
亦作“ 华搆 ”。壮丽的建筑物。 晋 陆云 《岁暮赋》:“悲山林之杳蔼兮,痛华构之丘荒。” 南朝 梁元帝 《隐居先生陶弘景碑》:“朱杨鬱起,华搆方崇。” 宋 苏轼 《柏堂》诗:“忽惊华构依巖出,乞与佳名到处传。” 明 沉德符 《敝帚轩剩语·衣内出火》:“先是蓄油纸千番於楼上,年久,火出油贉,连云华构,顷刻煨烬。”
关于“华构”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华构”(拼音:huá gòu)指宏大华美的建筑物,多用于形容壮丽的楼阁、殿堂等建筑。该词源自古代文献,带有古典文学色彩。
二、文献用例
三、结构与用法
四、相关拓展
在古汉语中,“华构”也可写作“华搆”,二者同义。例如南朝梁元帝《隐居先生陶弘景碑》中的“朱杨鬱起,华搆方崇”。
华构是一个表示华丽、壮丽意义的词语。它包含了“华”和“构”两个字,形容事物的构造和外观都非常华丽。
华构的部首分别是“⺾”和“木”,拆分后的笔画分别是3画和4画。
华构一词源于古汉语,是由“华”和“构”两个字组合而成。在繁体字中,华构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华构的写法略有不同,大致如下:
华:禾田田(尸)
构: ⺶木 / ⺶本
楼房的华构让人眼前一亮。
这幅画的华构色彩绚丽。
华贵、华丽、壮丽、构造、结构、建构
华丽、壮丽、绚丽
朴实、简朴、简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