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定期限。《水浒传》第一○一回:“又敕该部将 河北 新復各府州县所缺正佐官员,速行推补,勒限星驰赴任。”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五章:“勒限一月之内,你必须送来五万两银子。”
“勒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规定期限”,常见于古代文献或历史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释及用法说明:
古代公文/法律
多用于官府文书或律法中,表示对任务、职责的时限要求。
例:《水浒传》第十一回提到“勒限星驰赴任”,即要求官员限期到岗。
文学作品
姚雪垠《李自成》中“勒限一月之内,你必须送来五万两银子”,体现强制性的时间规定。
现代适用性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历史研究或特定书面表达。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重编国语辞典》相关条目。
《勒限》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限制、约束。对于某个行为或活动进行限制,使其无法自由发展或扩展。
《勒限》的部首为力(lì)。
《勒限》共有10画。
《勒限》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合成词语。勒(lè)取自古文《尚书·刑书·佽作》:“勒武傲敌”。限(xiàn)取自古文《史记·魏公子列传》:“战共宜有勇力,勤行本仁,察都败坏,防其失初,别孰寇顺,有筴勒之制,备所当备。”两字合并后形成了《勒限》。
《勒限》的繁体字为勒限。
在古代,人们对《勒限》的字形书写有一些变化。比如:勒的古代写法为:靹抔,限的古代写法为:颾贐阠。
1.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勒限境外投资。
2. 他感到被社会的观念和道德勒限了自己的行动。
勒停、勒索、勒课、限制、限量。
限制、约束、禁止。
放开、解放、释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