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时习的意思、时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时习的解释

(1).经常温习。语出《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説乎。”一说,按时温习。见 杨伯峻 译注。 唐 白居易 《省试性习相远近赋》:“是以君子稽古於时习之初,辩惑於成性之所。”

(2).经常练习。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五四:“学必潜心,然后可以有得;艺能时习,然后不为徒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时习”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时”与“习”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可追溯至先秦典籍。根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时”在此处作副词解,意为“按时、适时”或“时常”;“习”的本义为“鸟数飞也”(《说文解字》),引申为“温习、练习”。《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进一步指出,二字连用最早见于《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处“时习”强调对已学知识的反复温习与实践。

在语义演变过程中,“时习”逐渐衍生出双重内涵:其一是时间维度的规律性,即按照固定周期进行复习,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所述“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其二是行为维度的持续性,指通过反复实践达到精熟境界,如王阳明《传习录》中“学问须时时习,方有得力处”。现代《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将其定义为“按时温习,反复练习”,既保留古义,又适应现代教育语境。

该词在当代语言使用中多出现于学术类文本,常与“温故知新”“知行合一”等成语形成语义关联。例如在《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中华书局,2003)中,“时习”作为典故性词汇,仍保持着与儒家教育思想的深层联系。

网络扩展解释

“时习”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主要源自《论语·学而》中的经典表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2.不同注解的差异

3.延伸用法

4.文学与历史应用

5.争议与辨析

“时习”的核心是强调通过反复温习或练习巩固知识,既包含具体的学习方法,也蕴含持之以恒的治学态度。

别人正在浏览...

傲听骜主暴慢辩敏边峤鄙吝复萌不起眼长告逞誉冲适传卖大小山钓奇订疑考误防患未然放债感悦高疎归幰珪甑谷日含垢忍辱呵笔洪都拉斯黄昏汤交横绸缪跲踬戒门髻梁驹齿未落赖肉顽皮乐此不疲厘豪醴酒磷烂林垧黾穴鸲巢裊骖盘峙辟地开天品补轻舸群言堂屈志仁良缫丝机商部梢云赦孤肃晏贪生畏死同极同考涂夫瓦铫问荆诬秽无寥赖无心黠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