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寇贼的意思、寇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寇贼的解释

亦作“宼贼”。盗匪;敌寇。《书·舜典》:“帝曰:‘ 皋陶 !蛮夷猾 夏 ,寇贼姦宄。’”《后汉书·刘盆子传》:“时 青 徐 大飢,寇贼蜂起,众盗以 崇 勇猛,皆附之,一岁间至万餘人。”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既是土人护惜乡里,比来未有处分,犹愿自备衣粮,共相保聚,以备寇贼。” 明 唐顺之 《廷试策》:“故以之知人,则其知如神者也:以之安民,则其仁如天者也;以之除盗贼,则如 舜 之玄德在上而寇贼姦宄者自消也。” 许地山 《女国士》:“如今边疆这么吃紧,寇贼这样猖狂,做子民当以身许国,扫除夷虏才是正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寇贼(kòu zéi)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寇”和“贼”两个单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常指代叛乱者、强盗或侵略者,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单字释义

  1. 寇(kòu)

    • 本义:持械入侵、劫掠。《说文解字》:“寇,暴也。从攴(pū),从完。”指手持器械(攴)破门(宀)而入的暴力行为。
    • 引申义:
      • 名词:侵略者、匪徒(如“倭寇”)。
      • 动词:侵犯、掠夺(如“寇边”)。
  2. 贼(zéi)

    • 本义:毁坏、伤害。《说文解字》:“贼,败也。从戈,则声。”原指用兵器(戈)破坏。
    • 引申义:
      • 名词:叛国者、强盗(如“国贼”)。
      • 形容词:狡诈、凶残(如“贼心不死”)。

二、复合词“寇贼”的释义

“寇贼”作为合成词,强调武装暴乱、危害社会的群体,常见于古代文献:

  1. 基本含义:

    • 指叛乱分子、强盗集团或外敌侵略者,如《尚书·舜典》:“寇贼奸宄。”注:“劫人曰寇,杀人曰贼。”
    • 引申为危害国家安定、残害百姓的暴力团伙。
  2. 语境差异:

    • 历史文献中:多指武装叛乱势力(如《周礼·秋官》将“寇贼”列为需镇压的罪行)。
    • 现代用法:多见于历史叙述或成语(如“寇贼横行”),形容极端暴力的非法组织。

三、权威词典解释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寇贼:强盗,叛乱者。亦泛指危害国家或百姓的恶势力。”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5卷,第321页。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寇贼:侵扰劫掠的盗匪。如《左传·文公七年》:‘寇贼之患。’”

    来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第4版,第412页。

  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寇贼:旧时指盗匪或叛乱者。”

    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752页。


四、经典文献用例


五、语义辨析


说明: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在线词典链接,以上内容综合《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释义,并标注纸质文献来源。建议读者通过图书馆或官方出版社平台查阅原文以验证。

网络扩展解释

“寇贼”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òu zéi,其含义与用法如下:

1.基本含义

2.历史与文献用例

3.现代用法与延伸

4.相关成语与扩展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后汉书》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珉麨面插曲撑委畜耳摧絃错综复杂登涂独当敦本方寸已乱讽切附塞赶斋管弦乐暵旱和容弘粹诙诡蹇人升天噭嘷解难倦苦坎鼃卡通客帆科仪拉饥荒连昏接晨寥落栗烈貍头竹靡侈捻支盘积固畜片石匹夫不可夺志气孔清骾青史留芳毬场权要如雷贯耳十夫桡椎始黄首陀蜀殿琼人水君四伏送盘素餐坍圮铁石绨袍通忧共患娲石文谟五味神无心想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