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常气愤的样子。 唐 白居易 《缚戎人》诗:“同伴行人因借问,欲説喉中气愤愤。”《水浒传》第三回:“ 鲁提辖 回到经略府前下处,到房里,晚饭也不喫,气愤愤地睡了。”《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丈人气愤愤的道:‘你明日就做和尚!’” 茅盾 《子夜》五:“突然跺了一脚, 吴荪甫 气愤愤地将自己掷在沙发榻上,狞起眉毛看看旁边的报纸。”
“气愤愤”是一个汉语叠词短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形容人因极度不满或受委屈时,表现出强烈愤怒的神态。核心含义是强调比普通“气愤”更强烈的情绪外显状态,常见于受不公对待后的激动反应。
词语 | 程度 | 侧重方向 |
---|---|---|
气愤愤 | ★★★★☆ | 外显的情绪动作 |
愤愤不平 | ★★★☆☆ | 持续的心理状态 |
怒发冲冠 | ★★★★★ | 极端愤怒 |
该词在现代口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见于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神态的生动刻画。如需更多例句,可查看中的造句范例。
《气愤愤》是一个表示愤怒、气愤的词语。它形容人或事物在某种情绪下表现出来的愤怒态度或态度。
《气愤愤》的部首是气,笔画为5画。
《气愤愤》一词的来源于汉语口语,是一个流行的俗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表现出强烈的愤怒情绪。
《气愤愤》的繁体字为「氣憤憤」。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气愤愤」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汉字的演变历史非常复杂,不同的时期和地区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写法。
1. 他气愤愤地说:“你为什么这样对我?!”
2. 她的脸上气愤愤的表情终于泄露出来。
3. 整件事让他感到非常气愤愤。
气愤、气愤愤涌、气愤愤地、气愤愤的脸色。
愤怒、生气、恼怒、愤慨
平静、冷静、淡然、宽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