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漱口水的器皿。《红楼梦》第八五回:“小丫头在后面捧着痰盒、漱盂进来。”《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邓九公 却不用漱盂,只使一箇大锡漱口碗。”
“漱盂”是汉语中的一个传统词汇,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指盛漱口水的器皿,主要用于古代或传统礼仪场合,常见于贵族或大户人家的日常生活。例如《红楼梦》中多次提及贾母用餐时由丫鬟手持漱盂备用。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提到“漱盂”可比喻虚有其表、无实际价值的事物,但这一用法较为少见且非主流。
总结来看,“漱盂”是反映古代礼仪生活的典型器物,其核心含义为盛漱口水的容器,文学作品中常作为细节描写呈现场景的真实性。
漱盂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成两个部分:漱(shuò)和盂(yú)。漱的部首是水,笔画数为7;盂的部首是皿,笔画数为6。
漱盂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周礼·水官·洗》中,用来指代盥洗时用来储水的盂。漱盂在古代用法中,是指用来漱口的水器。
在繁体字中,漱盂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和现代略有不同,可以通过草书和篆书发展演变的方式获得一些线索。但是,关于漱盂这个词语具体的古代汉字写法,目前并没有确切的资料。
以下是几个关于漱盂的例句:
一些与漱盂相关的组词有:漱口、漱玉、盥洗。
漱盂的近义词有:漱口杯。
漱盂的反义词有:用长颈瓶漱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