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酒。《礼记·少仪》:“未步爵,不尝羞。” 郑玄 注:“步,行也。” 孔颖达 疏:“设若爵未行而先尝羞,是贪食矣,故不先爵尝之也。”
"步爵"是古代汉语中具有礼仪属性的复合词,其核心内涵可从两个维度解析:
一、本义溯源 指古代宴饮礼仪中按次序行酒的动作。《礼记·少仪》载"未步爵,不尝羞"(《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这里的"步"作动词表示践行,"爵"特指酒器,完整释义为按照礼制规程依次斟酒、敬酒的仪节。此用法在《仪礼·乡饮酒礼》中亦有印证:"主人坐取爵,实之,宾之席前,西北面献宾"(《仪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影印本),完整呈现了步爵仪式的空间方位与动作规范。
二、词义演化 经学典籍的传播使该词衍生出双重引申义:其一指代宴饮活动本身,如郑玄注《周礼》时所述"步爵之时,作乐以助兴";其二转化为量词用法,《汉书·食货志》记载"民饮酒步爵不过三巡",此处的"步爵"已演变为计量酒宴轮次的单位。
该词的文化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作为周代礼乐制度的物质载体,通过《三礼图》等文物可见其器型规制;其次承载着"酒以成礼"的儒家伦理,朱熹《诗集传》强调"步爵有序,所以防渎乱也";最后在文学创作中成为宴饮场景的典型意象,曹植《箜篌引》"步爵初筵时,宾客皆欢颜"即属此例。
(本文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23年版、《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中华书局2020年修订本等权威辞书)
“步爵”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礼记》原文或汉典等权威古籍注释。
八等边缘海兵不厌诈不见棺材不下泪簿讼餐毡苏成仙宸怀彻首彻尾斥力搭面攧手攧脚刁头蝶舞乏力敷料浮生负寃钩汲关繻耗电量豪吟黄连树还珠守蕙亩狐塞胡三呼雉呵卢绛英兼权尚计假洋鬼子竞爽积失跼顾録兰炉眼棉套摩伽罗凭妖钳口不言乾图鲯鳅羣类屈人沙锅浅儿慑栗生帛十八界世辟石封殊色疏烟铜四开痛心拔脑涂塈网点吴地乡从相推鲜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