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鄙疆的意思、鄙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鄙疆的解释

边境。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奉本》:“当此之时, 鲁 无鄙疆,诸侯之伐 哀 者,皆言我。” 凌曙 注:“无鄙疆,言王化所及者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鄙疆”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构词角度解析:

一、词义分析

  1. “鄙”在《说文解字》中释为“五酂为鄙”,本义指古代行政区划单位,后引申为边远地区。《汉语大词典》收录其“质朴、粗俗”的义项,如《庄子·胠箧》有“焚符破玺,而民朴鄙”的用例。

  2. “疆”在甲骨文中象形为两田相界,《尔雅·释诂》训为“垂也”,指领土边界。《周礼·地官》载“辨其邦国都鄙之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可见其行政地理属性。

二、组合释义 该词属偏正结构,“鄙”修饰“疆”,特指: • 边陲僻远之地(地理概念) • 文化未开的疆域(人文概念) • 自谦所属辖区(古代行政文书用语)

三、文献例证 清代方志《安顺府志》载“黔中鄙疆,民风朴野”,此处强调地域特征。近人章太炎在《訄书》中使用“守其鄙疆”表达政治边界概念。

四、使用提示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用,多见于历史文献及方言残留。研究古代舆地文献时可关注《读史方舆纪要》《天下郡国利病书》等典籍中的相关表述。

网络扩展解释

“鄙疆”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词源解析如下:

1.基本词义

“鄙疆”指边境或边远地区。该词由“鄙”(边邑)和“疆”(边界)组合而成,强调国家或诸侯领土的外围地带。

2.词源解析

3.古籍例证

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奉本》记载:“当此之时,鲁无鄙疆。”意为鲁国教化远播,边境安定,诸侯征伐时皆以鲁国为名。凌曙注解进一步强调“王化所及者远”。

4.用法特点

该词多用于描述先秦至汉代的政治地理概念,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但在研究古籍时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指代范围。

“鄙疆”是古代对边境地区的统称,既包含地理边界,也隐含文化教化的延伸意义。需注意其语境多与诸侯国治理或王化影响相关。

别人正在浏览...

爱不忍释黯闇謷将把竿别有滋味别籞笔乾伯虑不堪言状不贤都头参核粲如朝章尺寸冲积促死促灭大脚力大逆道院得失成败定昆池饿馁范甑櫜甲束兵挂一漏万呵罗单豁琅箭服极睇畿劳矜名距谏开灵刻句袴包脑两林謰语陆海伦望聘金衢处搉沽曲说擅自首祚署府斯巴达克起义松包廋索酸疼踏博叹观止矣腾腾烈烈腾轩天贶节望夫云万家尾大未了公案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