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蠧居棋处”。如虫深居,如棋密布。喻坏人隐蔽很深,散布很广。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孽臣姦隶,蠧居棊处,摇毒自防,外顺内悖。”
“蠹居棊处”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存在两种不同解释,需结合语境理解:
字面含义
常见解释分歧
该成语最早见于唐代韩愈的奏表,原文用“蠧居棊处”形容奸佞势力盘踞要害,具有批判性色彩。
建议使用时注意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的释义,并结合具体语境选择合适解释。
《蠹居棊处》是个成语,意思是指蛀虫聚集、堆积、繁殖的地方,比喻腐朽败坏的环境或处境。
《蠹居棊处》分别由「虫」、「居」、「棋」和「处」四个字组成。
「虫」为部首,读音为「chóng」,笔画数为6。
「居」为部首,读音为「jū」,笔画数为8。
「棋」为部首,读音为「qí」,笔画数为12。
「处」为部首,读音为「chù」,笔画数为5。
《蠹居棊处》是从明代徐渭的《讽刺萧墙诗》中提取的。在正式的《讽刺萧墙诗》中并无此语,而是由后来的人加入其中。繁体字为「蟀居棊处」。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蠹」的形状稍有不同,像「虫」的上方多了一撇。
他的家是真正的《蠹居棊处》,到处都是破旧不堪的家具和东西。
组词:蠹虫、蠹害。
近义词:腐败、垃圾堆。
反义词:清新、舒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