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吴蜀人》:“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 扬州 刺史,或愿多貲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 扬州 。’欲兼三者。”后以“跨鹤扬州”指豪富冶游繁华之地。 元 汪元亨 《折桂令·归隐》曲:“先世簪缨,旧业箕裘,走马 章臺 ,骑鲸沧海,跨鹤 扬州 ,黄金积子孙难守。” 明 高明 《二郎神·秋怀》套曲:“得成就,真箇胜似腰缠跨鹤 扬州 。”亦作“ 跨鹤维扬 ”、“ 跨鹤缠腰 ”。 清 长白浩歌子 《萤窗异草·落花岛》:“ 申无疆 ,字 仲锡 ,跨鹤 维扬 ,歷有年所。” 清 杨潮观 《李卫公替龙行雨》:“俺不是 扬州 游客,跨鹤缠腰;俺不是 秦 臺娇客,乘凤吹簫。”亦省作“ 跨鹤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淮泊》:“那里有缠十万,顺天风跨鹤閒游!”
“跨鹤扬州”是一个源自南朝典故的成语,其含义与古代文人的理想追求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成语字面指“骑鹤前往扬州”,实际象征对财富、权势和成仙三者兼得的奢望,后多用于形容在繁华之地豪奢享乐的生活。其核心来源于南朝梁殷芸《小说·吴蜀人》中的故事:几位友人各言志向,有人想当扬州刺史(权势),有人想腰缠万贯(财富),有人想骑鹤成仙(长生),最后一人却提出“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试图同时实现三者。
如今多用于文学或口语中,表达对奢靡生活的向往,或调侃不切实际的贪心。例如:“既想功成名就,又想逍遥山水,你这简直是现代版跨鹤扬州。”
需注意个别资料(如)将其解释为“轻松跨越困难”,此说法缺乏典故依据,可能是误传。权威文献(如汉典、古籍引用)均以“三者兼得”为正确释义。
《跨鹤扬州》这个词指的是具有极高骑术和驾车技巧的人。这个词源于中国古代的故事,据说依山傍水的扬州地区有一座高高的山峰,而山峰的巅峰有一只白色的鹤,能够在峰间跳跃飞翔。人们把能够跨过这只白鹤的人称为“跨鹤扬州”,意思是这样的人具有非凡的勇气和技能,能够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跨鹤扬州》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足”和“马”,表示与步行和驾马相关。根据康熙字典,它的总笔画数是20画。
《跨鹤扬州》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如明代戏曲《汉廷公例》中就提到了“跨鹤扬州”的典故。这个词经常用来形容具有卓越技能的人或做出卓越事迹的人。
《跨鶴揚州》是《跨鹤扬州》的繁体写法。
根据古代汉字演变的过程,古时候的《跨鹤扬州》可能是以不同的形状和笔画书写的。然而,考古和古籍中并没有保留下来确切的古代写法。
她的骑术非常出色,被誉为现代的跨鹤扬州。
跨越、鹤立、扬名、扬眉吐气
卓越、高手、能人、达人
平庸、普通、笨拙、不擅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