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寇仇2”。亦作“ 寇仇 ”。仇敌;敌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讎,亡无日矣。”《后汉书·仲长统传》:“昔之为我哺乳之子孙者,今尽是我饮血之寇讎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若克城邑,絶非卿有,徒危宗国,以广寇仇。” 唐 曹唐 《和周侍御买剑》:“将军溢价买吴鉤,要与中原静寇讐。” 宋 苏轼 《孙武论》下:“夫天下之患,不在於寇讎,亦不在於敌国,患在於将帅之不力。”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原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讐,名之为独6*夫,固其所也。” 郭沫若 《战声集·诗歌国防》:“三十年来他已逐渐觉醒在驱逐他的寇仇。”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寇雠汉语 快速查询。
“寇雠”是一个由“寇”和“雠”组成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两字的释义综合理解:
基本释义
语境与用法
相关组词
“寇”的常见组词包括:寇仇、寇敌、寇虐、寇乱等,均与敌对、侵犯相关。
如需更多古文例句或词源分析,可参考、4的文献解析。
寇雠是一个词语,它的意思是指敌对的、有害的、不善的人或团体。
寇雠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宀和隹。它的总笔画数为19,其中宀的笔画数为3,隹的笔画数为16。
寇雠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见于《诗经·鲁颂·泮水》:“寇音求之,雠火求之。”这句话中的寇和雠即为寇雠。
寇雠的繁体字为寇讎。
在古代,寇雠的汉字写法有时会有一些变化。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寇雠的写法为“寇讎”。这种写法在古代文献中也较为常见。
以下是一些使用寇雠的例句:
一些与寇雠有关的词语包括:寇敌、雠害、讨伐。
与寇雠意思接近的词语有:敌人、仇敌、对手。
与寇雠意思相反的词语有:友人、盟友、合作伙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