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relessly;perfunctorily] 马虎;不细致;粗略
草率从事
办事太草率了
(1).粗糙简略。 宋 梅尧臣 《元日》诗:“草率具盘餐,约略施粉黛。” 明 唐顺之 《答曾石塘总制书》之三:“曩者草率奉书,未悉所怀。”《清史稿·允禩传》:“寻因工部製祈穀坛祖宗神牌草率, 阿尔泰 驻兵军器粗窳,屡下詔詰责 允禩 。” 沙汀 《烦恼》:“院子里只有一列三间泥墙茅顶的房子,两端拖出两间草率搭成的偏屋。”
(2).轻率,不慎重。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 北京 似乎不宜草率前去,看事情略定后再定行止。”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但 半农 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 老舍 《全家福》第二幕:“ 王仁利 ? 王新英 的父亲?不要这么草率地下判断吧!况且他们姐弟都说爸爸早死啦!”
(3).潦草,不工整。 郭沫若 《<管子集校>叙录八》:“唯 许氏 似喜用破笔焦墨,字迹草率,颇难辨认。” 冰心 《去国·两个家庭》:“我低头一看,桌上对面有两本书,一本是原文,一本是三哥口述 亚茜 笔记的,字迹很草率,也有一两处改抹的痕迹。”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草率汉语 快速查询。
"草率"是现代汉语中具有双层含义的复合词,其释义体系在权威辞书中呈现渐进式演变。《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形容做事不细致、马虎随便",该定义揭示了核心语义特征。
从构词法角度分析,"草"为形声字,《说文解字》释作"草斗,栎实也",引申为"粗糙、未加工";"率"据《汉语大字典》考释,本义为"捕鸟网",后衍生"粗疏"义项。二字组合最早见于《朱子语类》卷十六"此心不草率放縱",印证其宋代已具现代义项雏形。
《汉语大词典》系统收录两个义项体系:①形容做事粗疏马虎,如清李渔《闲情偶寄》"不宜草率成篇";②指行文质朴简练,此义项见《宋书·索虏传》"言辞草率",属特殊语境下的褒义用法。值得注意的是,《古代汉语词典》特别标注该词在公文书信中的使用禁忌,明代《吏文辑览》载"奏章忌草率",体现古代公文写作规范。
现代语言学领域,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指出该词具有"行为主体主观态度"与"客观行为结果"的双重评价维度,在语义强度上弱于"敷衍"而强于"简略"。这种精准的语义分层使该词在描述工作态度、创作过程等场景时具有不可替代性。
“草率”是一个形容词,通常用来形容做事不认真、不细致、缺乏深思熟虑的态度或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处理事情时匆忙、马虎,未经过充分思考或准备。例如:“他草率地签了合同,导致后续出现许多问题。”
常见用法
近义词与反义词
使用场景
文化关联
在中文语境中,“草率”常与“三思而后行”形成对比,强调审慎的重要性。例如成语“草率收兵”比喻未彻底解决问题就匆忙结束。
若需进一步探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以便分析。
炳贲渤解惭德察官赤螘丛芜刀切豆腐两面光迭床架屋啑盐指东流西上翻地非薄风文分内洑洄桂折一枝浩气长存烘笼皇太孙狐丘首江涨勦合椒瘴解豁解说词金槽金契倥偬莲沼骊马灵观犛牛柳翠桥贸货没下梢磨刷磨陀鸟穷怒哄哄苹车瓶罄罍耻叵测乾景巧薄请地七纵八横阙残绕弯儿认出柔态三庶失欢诗説耍赖水浄鹅飞松虎恬淡无欲外孙女罅缝险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