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率的意思、草率的详细解释
草率的解释
[carelessly;perfunctorily] 马虎;不细致;粗略
草率从事
办事太草率了
详细解释
(1).粗糙简略。 宋 梅尧臣 《元日》诗:“草率具盘餐,约略施粉黛。” 明 唐顺之 《答曾石塘总制书》之三:“曩者草率奉书,未悉所怀。”《清史稿·允禩传》:“寻因工部製祈穀坛祖宗神牌草率, 阿尔泰 驻兵军器粗窳,屡下詔詰责 允禩 。” 沙汀 《烦恼》:“院子里只有一列三间泥墙茅顶的房子,两端拖出两间草率搭成的偏屋。”
(2).轻率,不慎重。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 北京 似乎不宜草率前去,看事情略定后再定行止。”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但 半农 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 老舍 《全家福》第二幕:“ 王仁利 ? 王新英 的父亲?不要这么草率地下判断吧!况且他们姐弟都说爸爸早死啦!”
(3).潦草,不工整。 郭沫若 《<管子集校>叙录八》:“唯 许氏 似喜用破笔焦墨,字迹草率,颇难辨认。” 冰心 《去国·两个家庭》:“我低头一看,桌上对面有两本书,一本是原文,一本是三哥口述 亚茜 笔记的,字迹很草率,也有一两处改抹的痕迹。”
词语分解
- 草的解释 草 ǎ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
- 率的解释 率 à 带领:率领。统率。率队。率先(带头)。率兽食人(喻暴君残害人民)。 轻易地,不细想,不慎重:轻率。草率。率尔。率尔操觚(“觚”,供写书用的木简;意思是轻易地下笔作文)。 爽直坦白:直率。坦率。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草率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草率”是一个形容词,通常用来形容做事不认真、不细致、缺乏深思熟虑的态度或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含义
指处理事情时匆忙、马虎,未经过充分思考或准备。例如:“他草率地签了合同,导致后续出现许多问题。”
-
常见用法
- 搭配对象:多与“决定”“处理”“态度”“行为”等词连用,如“草率决定”“草率行事”。
- 语境:常用于批评或提醒,强调因疏忽可能引发负面后果。例如:“这个方案太草率,需要重新规划。”
-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马虎、轻率、敷衍、粗疏(“轻率”更侧重缺乏考虑,“马虎”强调不细心)。
- 反义词:认真、谨慎、细致、周密。
-
使用场景
- 日常生活:批评他人工作不细致,如“作业写得太草率”。
- 正式场合:指出决策或计划的不足,如“项目规划不可草率”。
-
文化关联
在中文语境中,“草率”常与“三思而后行”形成对比,强调审慎的重要性。例如成语“草率收兵”比喻未彻底解决问题就匆忙结束。
若需进一步探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以便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草率》是指做事匆忙、不仔细,缺乏耐心的态度。该词由“草”和“率”两个部分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 “草”是由草字头部和艹字身部组成,总共有七笔;
- “率”由王字旁和一划组成,总共有七笔。
【来源】:
“草率”源自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一书中。它用以描述一个人行事迅速,不经过充分思考或者计划。
【繁体】:
繁体字中,“草”字的写法保持一致,而“率”字则多采用“律”字旁,形声字“琑”等。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写法中,“草”字写作“艸”,其中字头部分更像是象征着植物的因子,具有一种自然生长的意味;“率”字繁体写作“率”。
【例句】:
1. 他做事总是草率,缺乏细心和耐心。
2. 大家都知道他是个爱草率行事的人,所以不太信任他。
【组词】:
- 草率行事
- 草率决定
- 草率处理
- 草率态度
- 草率回应
【近义词】:
- 轻率
- 急躁
- 匆忙
- 草率
【反义词】:
- 慎重
- 周详
- 认真
- 谨慎
希望这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其他问题,我会很乐意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