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侵犯逼近。《南史·陈纪上·武帝》:“二年冬, 侯景 寇逼,帝将赴援, 广州 刺史 元景仲 阴将图事。”《南史·陈纪上·武帝》:“丁丑, 载 及 龕 从弟 北叟 来降,帝抚而释之,仍以 载 兄 鼎 知郡事。以 嗣徽 寇逼,卷甲还都,命 周文育 进讨 杜龕 。”
“寇逼”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kòu bī,其核心含义是“侵犯逼近”,通常指外敌入侵或强盗侵袭的威胁行为。以下为详细解释:
“寇”与“逼”的单独释义
历史用例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例如《南史·陈纪上·武帝》中记载:“侯景寇逼,帝将赴援”,描述敌军压境时的危机场景。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南史》等古籍或权威词典来源。
寇逼是一个汉字词组,意思是指恶势力压迫或困扰,常用于形容战乱、灾害等不利的环境。这个词组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寇”和“逼”。
汉字“寇”的部首是宀,它由9个笔画组成;汉字“逼”的部首是辶,它由11个笔画组成。
在古代汉字中,“寇”指的是入侵的敌人或盗贼,而“逼”指的是迫近、压迫。因此,“寇逼”一词指的是敌人侵略或压迫的状态。
繁体字“寇逼”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差别。
在古代汉字书写上,“寇逼”一词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不同的古代文字书写形式可能影响了其汉字的外形,但整体上意思是相同的。
1. 战争使人民倍受寇逼之苦。
2. 自然灾害过后,人们面临着贫困和寇逼。
3. 这个城镇被敌军寇逼,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
抗寇、寇仇、寇盗、寇敌、寇害
逼迫、压迫、困扰、折磨、欺压
救助、解救、援助、支持、宽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