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文质三统的意思、文质三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文质三统的解释

谓 夏 、 商 、 周 三代政事不同。《论语·为政》“子曰:‘ 殷 因於 夏 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 因於 殷 礼,所损益可知也’” 何晏 集解引 汉 马融 曰:“所损益,谓文质三统。” 朱熹 集注:“文质谓 夏 尚忠, 商 尚贤, 周 尚文;三统谓 夏 正建寅为人统, 商 正建丑为地统, 周 正建子为天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文质三统”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涉及夏、商、周三代在文化和制度上的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该词原指夏、商、周三代政事的不同特点,强调各朝代在文化传统(文质)与历法制度(三统)上的演变。

二、核心构成

  1. 文质

    • 夏尚忠:崇尚质朴、忠诚的社会风气;
    • 商尚质:注重礼仪规范和道德品质;
    • 周尚文:以礼乐制度为核心的文明体系。
  2. 三统

    • 人统(夏):以寅月(农历正月)为岁首,象征人事活动的开端;
    • 地统(商):以丑月(农历十二月)为岁首,对应大地闭藏;
    • 天统(周):以子月(农历十一月)为岁首,代表天道的起始。

三、历史渊源

出自《论语·为政》,孔子提到三代礼制的损益关系。汉代马融、宋代朱熹等学者进一步阐释,认为三代通过调整“文质”与“三统”实现政权合法性的延续。

四、现代延伸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引申为个人修养的三个方面统一,即文化素养、品德与仪表的协调,但此解释属于引申义,非传统经典原意。

该词本义聚焦三代政治文化差异,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现代用法需注意区分传统与引申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文质三统的意思

《文质三统》是指文学、品德和治学的三个统一体。它强调了学术研究与个人品性的相互关联,认为只有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品德修养和学术能力,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文质三统”这个词汇由三个汉字组成,每个字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来源

“文质三统”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杨慎《太和正音谱》中。它代表了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与道德品质的核心,强调了良好性格和学术能力的统一。

繁体

“文质三统”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文質三統」。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些不同。以“文质三统”中的一个字“质”为例,其古代写法为「贛」,字形更为复杂。

例句

1. 他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很高造诣,而且品德高尚,真是个典型的文质三统的代表。

2. 文质三统是塑造一个人全面素养的重要方面。

组词

文学、文化、文明、质量、质疑、三个、统一。

近义词

学贯五车、笃学不倦、学富五车。

反义词

文质不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