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待字的意思、待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待字的解释

[not betrothed yet] 指女子尚未许配人;字:许嫁

女子许嫁,笄而字。——《礼记·曲礼》

详细解释

《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笄而字。”谓女子成年许嫁才命字。后因称女子待嫁为待字。 清 孙郁 《双鱼珮·受聘》:“小女虽然待字,老夫膝下无人,是要入赘方可的。”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孀居无子,赖有一女,名 宜春 ,纔十八,待字于家。” 朱湘 《王娇》诗:“你如今已到待字的年华,男大须婚,女大须定人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待字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典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女子成年待嫁,尚未许配人家。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核心释义与词源 “待字”由“待”(等待)和“字”(许嫁)组合而成。其本义源于中国古代的婚嫁礼仪。古代女子成年(通常15岁行笄礼)后,会取一个正式的名字(“字”)以供他人称呼,取字也标志着该女子已到适婚年龄,可以议婚许配。因此,“待字”字面意思是“等待取字(许嫁)”,引申为女子已到婚龄但尚未订婚或出嫁的状态。其文化根源可追溯至《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笄而字。”意指女子许配人家后,才举行笄礼并取字。

  2. 用法特征

    • 年龄限定:特指女子达到传统认为的适婚年龄(及笄之年)后的待嫁阶段。
    • 古典语境:该词在现代汉语日常口语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书面语、历史叙述或文学作品中,用以描述古代或特定语境下未婚女子的状态。
    • 常见搭配:常与“闺中”连用为“待字闺中”,形象描绘未婚女子在家中等待出嫁的情景。有时也与“未聘”同义。
  3. 文化背景与演变 “待字”一词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和女性社会角色。它体现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配模式,以及女性在婚姻中的被动等待状态。随着社会变迁和女性地位提高,该词所承载的社会意义已发生根本变化,现代多用于怀旧、文学或特定历史描述。其语义在现代汉语中基本稳定,仍保留“未婚待嫁”的古义。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待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释义

“待字”源于古代礼仪制度,最早记载于《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笄而字。” 古代女子成年(15岁左右)行笄礼后,会获得正式的表字,但这一仪式需在许配人家后才能进行。因此,“待字”本义指女子已成年但尚未许嫁,处于等待婚配的状态。

二、用法与演变

  1. 传统用法
    古代常用“待字闺中”形容未婚女子,如:“老鼠夫妇有女待字闺中,媒人不绝如缕”(例句)。这里的“闺”指女子居所,强调未婚女性深居家中等待婚配的社会习俗。

  2. 现代延伸
    随着语言发展,“待字”有时被泛化使用,可比喻事物处于未确定或待处理状态,例如“待字项目”。但这一用法较为少见,且多属文学化表达。

三、相关辨析

四、文化背景

这一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婚姻的重视,以及通过礼仪标志人生阶段的传统。如今,“待字”更多作为历史词汇出现在文学作品或成语中,如“待字闺中”仍用于形容未婚女性。

别人正在浏览...

安安蓝宝精避凶趋吉柴车长沙会战赐国翠裘定虐帝运多宝槅多伦多悱悱改名易姓宫烛牿亡好善恶恶合围火神脚资皆大欢喜戒杀粳稻酒巴酒车绩学之士君位跼足客遇匡居劳爱躐径马首是瞻萌象门宦棉田密茫茫鸣谦谋道目所未睹馁弱能仕浅话窃钩盗国七高八低卿尹穷景琼崖乳茶上打租圣道沈懿诗薮世烛脱缰之马完白山人翫味吴蓝武翼黠健鲜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