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少年的意思、少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少年的解释

[early youth (from ten to sixteen)]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详细解释

不几年。《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斛万钱,渐以仁恩,少年间,米至数十云。” 李贤 注:“少年,未多年也。”

(1).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韩非子·内储说上》:“ 郑 少年相率为盗,处於 雚泽 。”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不见旧耆老,但覩新少年。”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两人都是出羣才学,英鋭少年。”

(2).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 谢觉哉 《观花小记》:“ 重庆 市团委……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艾青诗选>自序二》:“从少年时代起,我从美术中寻求安慰。”

(3).年轻,年轻时。 汉 刘向 《列女传·陈寡孝妇》:“母曰:‘吾怜汝少年早寡也。’” 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説愁。” 柳杞 《好年胜景》:“那 吴松明 老人是全社有名的活跃人物,他少年穷困,学过唱大鼓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少年,指人生阶段中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过渡时期,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五方面解析:

  1. 词义本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少年"定义为"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强调其生理与心理的双重过渡特征。该词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少时,学书不成",指未及冠礼的男性,后演变为性别中立的年龄指称。

  2. 法律界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中国法律语境中的"少年"特指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该界定被《民法典》第17-20条所沿用。

  3. 文化意象

    在文学创作中,少年常承载"初阳"意象,如《文心雕龙·时序》所述"童子雕琢,必先雅制",既指代年龄特征,也隐喻成长过程中的求知状态。这种文化符号在《全唐诗》收录的789首涉及少年的诗歌中具象化为"骑竹马""放纸鸢"等典型意象。

  4. 心理特征

    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将少年期划定为11-15岁,指出该阶段呈现"生理成熟前于心理成熟"的典型特征,表现为自我意识觉醒与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双重性,这一理论在教育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纲要》中得到官方确认。

  5. 社会功能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1条将18周岁以下统称为"儿童",而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采用"少年"特指具备部分民事行为能力(14-18周岁)的群体,这种区分在刑事责任认定(《刑法》第17条)和教育政策制定(《义务教育法》第11条)中具有特殊法律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多个权威词典和百科解释,“少年”一词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基本定义

  1. 年龄范围:通常指十岁至十五六岁的未成年人,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古汉语中泛指青年男子,现代用法更侧重年龄界定(、)。
  2. 过渡阶段:是从童年向青年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半幼稚与半成熟并存的心理特征()。

二、词源与演变

三、使用场景

  1. 教育领域:常与“少年时代”“少年教育”等搭配,例如“少年儿童读物”(、)。
  2. 文学表达:象征青春、活力与潜力,如“少年强则国强”()。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五、补充信息

如需更完整的释义或例句,可参考《现代汉语词典》或在线词典(如、)。

别人正在浏览...

暗礁险滩北京师范大学不欺闇室肠梗阻创谋淳曜春仲单调羝羊触藩帝掖纷霏俸食妇孺皆知膈肢洼核磁共振烘堂化分徽柔驾肩接迹僵滞娇傲脚法蛟人继绝世激历经期近亲即如栏马墙烂饮烂崽雷厉风行礼记灵风灵字落落雒田魔影目近剽剠丕图前一阵子遣欲谯偯起花样情报学罄身钦钦敬敬取撮人工免疫融融泄泄乳妇设罝绳套税寓私虑桃枝杖天蓬响杨小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