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贪的意思、饕贪的详细解释
饕贪的解释
贪婪;贪图。《韩非子·亡徵》:“饕贪而无饜,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词语分解
- 饕的解释 饕 ā 〔饕餮〕a.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b.喻凶恶贪婪的人;c.喻贪吃的人。 贪财,贪食:老饕。 笔画数:; 部首:飠; 笔顺编号:
- 贪的解释 贪 (貪) ā 求多,不知足:贪玩。贪杯(过分好喝酒)。贪婪。贪污(利用职权非法地取得财物)。贪恋(十分留恋)。贪心。贪图。贪财。贪求。贪权。贪欲。贪得无厌。贪赃枉法。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
专业解析
饕贪是一个由“饕”与“贪”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均含贪求无厌之意,整体强调极度贪婪、不知满足的本性。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字义溯源
-
饕(tāo)
本指传说中的凶兽“饕餮”。《左传·文公十八年》载:“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谓之饕餮。”后引申为贪食、贪财,如《说文解字》释:“饕,贪也。”其核心在对欲望的放纵无度。
-
贪(tān)
本义为求多、不知足。《说文解字》注:“贪,欲物也。”泛指对财物、权势、享乐等的过度索求,如《楚辞·离骚》中“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二、词义解析
“饕贪”属同义复合词,强化贪婪的程度:
- 本义:贪食暴饮,如苏轼《老饕赋》中“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的夸张描写。
- 引申义:泛指对物质、权力、利益的极端渴求,带有道德批判色彩。如白居易《议盐法之弊》批判官吏“饕贪之心,无有纪极”。
三、古籍例证
- 《庄子·骈拇》:
“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贵富”,以“饕”喻对富贵的病态追逐。
- 《盐铁论·褒贤》:
斥责权贵“饕贪无厌”,揭露其剥削民脂民膏的恶行。
四、权威参考
五、现代应用
该词今多用于批判性语境,如描述腐败官员的“饕贪成性”,或讽刺消费主义中的“饕贪物欲”,延续了古汉语的贬义色彩。
来源参考
- 释义与例证综合《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源》(商务印书馆)
- 古籍原文引自中华书局点校本《左传》《庄子》《盐铁论》
网络扩展解释
“饕贪”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tāo tān,其含义与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析如下:
基本含义
- 核心意义:形容人极度贪婪,既指贪食无度,也泛指对物质、利益的无止境追求。
- 构词解析:
- 饕(tāo):本义为贪财贪食,如《说文解字》解释“饕,贪也”,《左传》进一步区分“贪财为饕,贪食为餮”。
- 贪(tān):指对某种事物永不满足的欲望,如贪财、贪权等。
出处与用法
- 经典文献:
最早见于《韩非子·亡徵》:“饕贪而无饜,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意指贪婪不知满足、急功近利的人会导致灭亡。
- 使用场景:
多用于批评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不知节制的人,含贬义。例如:“他饕贪成性,最终因受贿入狱。”
延伸文化内涵
- 饕餮的象征:
“饕”常与“餮”连用为“饕餮”,指传说中贪食的凶兽,后比喻贪婪之人。古代青铜器上常用其形象装饰,暗含警示贪欲之意。
- 与“贪”的差异:
“饕”更强调贪食或极端的贪欲,而“贪”适用范围更广(如贪财、贪权等),组合后“饕贪”强化了贪婪的程度。
现代应用
- 常见搭配:如“饕贪无厌”“饕贪之辈”,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日常口语较少使用。
- 近义词: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反义词:知足常乐、清心寡欲。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文化背景,可参考《韩非子》或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北徼博实长归错简黨政顶门儿讹俗防刺氛氤浮伪跟风更递共穗箍敛滚算黉门昏谬监诫简讼街头影戏叽愣戟气久久酒罃子濬治匡廓来龙去脉撩东劄西丽祸历聚芒郎蒙须蜜炬逆殴畔等彯摇皮棉铺结怯症启丐七巧图气胀瑟缩鼠步遂人素蘂桃花命痛殴屯否脱累挽路翫谑嵬然不动晤敍相朝纤柔晓寤西广锡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