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敌人的气焰。 清 侯方域 《重修演武厅事记》:“将卑兵寡,寇氛日炽。” 清 张维屏 《三将军歌》:“ 英 夷犯 粤 寇氛恶,将军奉檄守 沙角 。” 袁鹰 《悲欢·不灭的诗魂》:“由 邓拓 同志撰写了‘诗社缘起’,其中说:‘方今板荡山河,寇氛未消,黎明前夜,国难犹殷。’”
“寇氛”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敌人或侵略势力的嚣张气焰。以下是对该词的详细解析:
寇氛(kòu fēn)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战争的氛围、烽火连天的景象。
寇字由宀部和寸部组成,宀部表示“室内”,寸部表示“手的长度”;氛字由气部和分部组成,气部表示“气息”,分部表示“分散”。
寇氛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为:
寇:宀(室内,宀部)+ 寸(手的长度,寸部),总计7画。
氛:气(气息,气部)+ 分(分散,分部),总计8画。
寇字最初指的是侵略者、敌人。而氛字则指的是气息、空气。这两个字在古代结合在一起,引申为战争的氛围和环境,形容烽火连天的景象。
在繁体字中,寇氛分别为「寇」和「氛」。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有些不同于现代字体。寇字古代写法中的“巨”字旁写成红色,表示外来的、巨大的敌人。
氛字古代写法中的“气”字变体为圣字头,并且中间的“分”字的上面有一横,表示气息分散。
1. 战场上寇氛四溢,士兵们奋勇杀敌。
2. 一时间,整个城市笼罩在寇氛之中,人民紧闭家门。
1. 战寇:指的是与寇为敌的战士或将领。
2. 寇敌:表示敌人、侵略者。
3. 战氛:战争的气氛。
战争、冲突、战事、纷争
和平、安宁、和谐、友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