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江汉的意思、江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江汉的解释

(1). 长江 和 汉水 。《书·禹贡》:“ 江 汉 朝宗於海。”《诗·小雅·四月》:“滔滔 江 汉 ,南国之纪。” 朱熹 集传:“ 江 汉 ,二水名。”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 江 汉 之间,不惊鸡犬; 樊 襄 之下,更多冠盖。” 清 黄景仁 《黄鹤楼用崔韵》:“欲把登临倚长笛,滔滔 江 汉 不胜愁。”

(2).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荆楚 之地,在今 湖北省 境内。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十:“ 江 汉 之君,悲其坠屨, 少原 之妇,哭其亡簪。”《后汉书·荀彧传》:“ 绍 既新败,众惧人扰,今不因而定之,而欲远兵 江 汉 ,若 绍 收离纠散,乘虚以出,则公之事去矣。”《文选·江淹<望荆山>诗》:“奉义至 江 汉 ,始知 楚 塞长。” 李善 注:“ 江 汉 , 荆 楚 之境也。”

(3).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巴 蜀 之地。今 四川省 的东部地区。 唐 杜甫 《枯棕》诗:“嗟我 江 汉 人,生成復何有?” 仇兆鳌 注:“ 江 汉 ,指 巴 蜀 。”

(4).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今 湖北省 及其附近地区。 陈毅 《吟反6*攻形势》:“ 江 汉 飞传 刘 邓捷,中原重见 李 郑 回。”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江汉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江汉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1. 基本词义

    江汉由“江”与“汉”组成,分别指代长江与汉江。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两水交汇于武汉地区。这一地理概念在《尚书·禹贡》中已有记载:“江汉朝宗于海”,描述二者最终汇入东海。

  2. 地理区域指代

    江汉常作为地域名称使用,特指长江与汉水流域的平原地区,即今湖北省中南部。《辞海》定义其为“江汉平原”,强调其地处两水冲积形成的沃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

  3. 历史与文化意象

    在文学作品中,江汉承载着深厚的人文意蕴。唐代杜甫《江汉》诗云:“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以江汉为背景抒发羁旅愁思。宋代陆游亦在《入蜀记》中描述江汉交汇处“烟波浩渺,舟楫如织”,体现其航运与战略地位。

  4. 行政区划渊源

    历史上曾设“江汉省”,清代文献《清史稿·地理志》记载其辖境涵盖湖北部分区域。现代汉语中,“江汉”仍用于机构命名,如“江汉大学”“江汉关”,延续地域文化符号功能。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为权威出版物名称。)

网络扩展解释

“江汉”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层面解析:

  1. 基本地理概念
    指长江和汉水的合称。作为中国两大重要水系,长江与汉水在武汉交汇,形成“江汉朝宗”的地理景观。这一用法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意为两河奔流入海,象征自然大势。

  2. 地域指代

    • 古荆楚地区(今湖北境内):如《诗经·小雅》中“滔滔江汉,南国之纪”,描述长江与汉水流域的荆楚之地。
    • 巴蜀东部(今四川东部):唐代杜甫《枯棕》诗中的“江汉”指代当时巴蜀地区,反映历史语境变化。
    • 现代湖北省及周边:当代多用于指湖北省中南部,如武汉“江汉区”即得名于两河交汇的地理特征。
  3. 文学与文化意象
    常被用作象征性表达,如杜甫《江汉》一诗借地名抒怀,陈毅诗句“江汉飞传刘邓捷”则喻指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要地。

补充说明:该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例如“江汉平原”专指湖北中南部冲积平原,而“江汉朝宗”则保留古汉语中“百川归海”的哲学意蕴。

别人正在浏览...

八枳背驰卑陬鸧鸹枨臬赤象抽藤条春农黜屏除扫大观打末登祚叮咣动劳二虎八咭番寺抚谕给待觏痻函牍憨皮寒营焊嘴哼哼鸿路黄带子欢噱家破身亡竭智尽力麂目九五之位就养离隔厉翼峍崪率由女堞被发青屏穷处穷凑秋程仁乌三藩三房扫弃赏家说清话寺户随逐饕殄剃剪讬援托踪挽手儿文明脚涴漫小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