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ublime]∶超群的;卓越的;极端的;异常的
聪明绝顶
(2) [supreme]∶最高级的;最高程度的
如此绝顶的漂亮
(1).山之最高峰。 南朝 梁 沉约 《早发定山》诗:“倾壁忽斜竖,絶顶復孤圆。” 唐 杜甫 《望岳》诗:“会当凌絶顶,一览众山小。”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予游 大邑 鹤鸣观 ,所谓 张天师 鵠鸣化也。其东北絶顶,又有 上清宫 。” 陈毅 《水晶坡又阻雪》诗:“攀登絶顶望天海,新月初挂远山角。”
(2).比喻事物之最高境界。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论其词品,已臻絶顶,古今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五·王文成》:“ 王文成 公为 明 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踞絶顶。” 冰心 《山中杂记》七:“而见海鸥,却使我联忆到千古颂赞美人,颂赞到绝顶的句子是‘婉若游龙,翩若惊鸿’。”
(3).非常;极甚。《花月痕》第十五回:“ 荷生 道:‘你是聪明絶顶的人,我一切也不用説了。’”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绝顶聪明,然而他给予人的却是那么一种沉滞的懒怠之感。”
“绝顶”在汉语词典中具有双重含义,具体如下:
名词:山的最高处
该义项指山峦的至高点,强调地理位置的极端性。例如《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山的最高峰”,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如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引用自《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商务印书馆)。现代用例包括“攀登绝顶”“绝顶风光”等。
副词:程度达到极端
引申为事物性质的极致状态,多修饰形容词,表示“极其”“非常”。例如《汉语大词典》标注其“形容程度深”,鲁迅曾在杂文中用“绝顶聪明”形容人物特质(引用自《汉语大词典》第12卷,上海辞书出版社)。现代汉语中常用于“绝顶优秀”“绝顶重要”等表达。
该词古义与今义在语义上形成“空间高度→抽象程度”的关联,反映了汉语词汇从具象到抽象的引申规律。
“绝顶”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自然属性
指山的最高峰,如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形容泰山的顶峰。
抽象概念
比喻事物达到的最高境界,如“立德、立功、立言,皆踞绝顶”,形容道德或成就的巅峰状态。
副词用法
表示“极其”“非常”,如“聪明绝顶”,强调程度极深。
在日语中,“絶頂”也用于形容事物巅峰状态,如“人気の絶頂”(人气顶峰)。该词跨文化语义相似,均强调“极致”概念。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或扩展场景,可参考古籍或专业辞典。
按甲百年诗板瓦抱忿本地人博辩博达趵突不知老之将至长毛趁打哄谶符车軿出道爨烟灯烛辉煌得衷调文蝶庵儿无常父風從響應浮光裘横汾宴轰天烈地检裁洊经金屋藏娇居下讪上离垢地柳箭龙宫鲁钝懋官茅舍免疫性奴隶贸易千金一壶器人奇肆器狭奇赢术容头过身儒豪蛇穿省吃细用省寺生像石壁势成骑虎侍面衰困鼠肚鸡肠私牍俗乐同年同心合力筒袖铠土地菩萨现钟弗打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