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确切的消息。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又省城謡言纷起,云城外九十六村之人,共谋纠合,克服城池。然亦久无确耗。” 清 夏燮 《长江设关》:“ 法国 领事亦无来 潯 确耗。”
“确耗”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种不同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确实的消耗(时间/资源)
指对时间、精力、物力等资源的实际耗费,强调“确凿性”。例如在项目管理中,可用于描述某项任务的实际成本或进度消耗。
使用场景: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如成本核算、工作报告等。
确切的消息
这一含义源自历史文献,表示“准确的信息或音信”。例如清代夏燮《中西纪事》中“久无确耗”指“长时间没有确切消息”。
使用场景:多见于古籍或历史文本,现代使用较少。
两种含义的差异主要源于“耗”的多义性,需根据上下文灵活理解。
《确耗》是一个古代汉字,意思是“确实耗费”。它可以用来描述消耗各种资源或精力时,感觉非常真实和确切。
《确耗》的部首是“耒”,拆分后的部首是“西”。它的总笔画数是16画。
《确耗》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康熙字典》。它是在《康熙字典》中被收录的,用于描述确实、真实耗费的概念。
《确耗》在繁体中的写法与简体相同,保持不变。
根据古代文献的记录,古时候《确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差异。它的写法是在耒旁边加上一个额外的墨字旁。
1. 他为了完成这个项目,确耗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2. 这次任务让我确耗了太多的精力和体力。
1. 确切:表示非常准确和确切。
2. 耗费:表示使用或耗费时间、金钱、精力等。
3. 确定:表示确定或确认事物的状态或真实性。
4. 耗损:表示物品或资源的使用过程中逐渐减少或减损。
确定、确认、证实
财源、节省、保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