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lly the weak and fear the strong] 欺负软弱者,惧怕强硬者
先骂大总管赖二,说他“欺软怕硬”,有好差使派了别人。——《红楼梦》
欺负软弱的,惧怕强硬的。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点催首放富差贫,保解户欺软怕硬。”《红楼梦》第七回:“不公道,欺软怕硬!有好差使派了别人;这样黑更半夜送人,就派我,没良心的忘八羔子!”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他们遇了困难就卑顺,得了势就骄横。欺软怕硬,这是个最浅的道理。”
“欺软怕硬”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qī ruǎn pà yìng,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指欺负软弱的人,却畏惧强硬的人,形容人对待不同对象时采取双重态度,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出处:
结构: 成语为联合式结构,由“欺软”和“怕硬”两个动词短语组成,体现对比关系。
这一成语通过对比“软”与“硬”的态度,生动揭示了人性中的不公与怯懦,广泛用于文学、日常对话中对双重标准行为的批判。
《欺软怕硬》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欺负软弱者,怕遇到强硬的对手。这个成语的部首是“欠”和“硬”,笔画数分别是6和5。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古代社会中,实力强大和权势显赫的人常常欺压那些弱小和无助的人。欺软怕硬则是对这种行为的形象描述。
在繁体字中,《欺软怕硬》的写法为「欺軟怕硬」。
在古时候,这个成语的汉字写法略有不同,其中“怕”字是用“牠”来代替的,表示“胆怯”的意思。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平时总是欺负别人,但一遇到比他强大的对手,他却变得欺软怕硬。
其他相关的组词有:欺负、软弱、强硬。
与《欺软怕硬》意思相近的成语有:避实就虚、软硬兼施。
与《欺软怕硬》意思相反的成语有:敬鬼神而远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