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徒士的意思、徒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徒士的解释

指服役的人。《东观汉记·邓训传》:“ 永平 中,治 滹沱 、 石臼河 ,从 都虑 至 羊肠仓 ,欲令通漕。 太原 吏民苦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 建初 三年,拜 训 謁者,监领其事,更用驴輦,岁省亿万计,活徒士数千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徒士"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语用特征的复合词,其核心释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本义解构 "徒"在古汉语中有"步行""随从"之义(《汉语大词典》卷三),"士"指具备特定技能或社会身份者。二字组合后,"徒士"可理解为"无车马随行的士人"或"依附于主君的士阶层"(《辞源》修订本)。

二、引证溯源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使童妾徒士,具从者之衣履",此处"徒士"指徒步随行的士人群体。汉代郑玄注《周礼》时提及"徒士"为"庶人在官者",即担任低级官职的平民知识分子(《十三经注疏》)。

三、语义演变 秦汉以降,"徒士"逐渐衍生出两种含义:一指未获正式官职的读书人,如《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徒士说"类文献;二指特定学派的追随者,如《论衡》中"儒门徒士"的表述,特指儒家学派弟子(《中国古代名物大典》)。

四、现代应用 当代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仍收录该词条,标注为历史词汇,建议在解读先秦至两汉文献时需注意其特殊语境。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语料库》显示,该词在二十五史中共出现47次,其中83%集中于先秦两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徒士”一词在汉语中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1. 成语含义(比喻义)
    指没有实际才能、仅有虚名的人。

    • 构成解析:“徒”指空有虚名而无能力者,“士”原指有学识才能的人,组合后形成反讽效果。
    • 使用场景:多用于批评名不副实之人,如“他虽被称作专家,实为徒士”。
  2. 字面含义(历史文献义)
    指服役或从事劳役的人。

    • 文献例证:《东观汉记·邓训传》记载“活徒士数千人”,描述免除劳役者。
    • 构成解析:此处“徒”指服劳役者,“士”可理解为役夫或士兵,组合为服役群体的泛称。

注意:两种解释的差异源于语境。成语用法侧重讽刺性,而历史文献中的表述更偏向客观描述。建议结合具体文本判断词义。

别人正在浏览...

卬角谙闲保护伞避井入坎步步登高城湍尺图重帛倒垂钓士督迫峨峨洋洋風流陣高玄割股官路归煞鬼师过瞒孩弄闳大不经弘敏黄朱狐蛊虺蜓慧心妙舌枷梢极野看马蓝辛石井协定连抱历国埋头苦干门庆鸣镝麋鸟民物民墟墓地俳儛迁法欺狂芹舍乞四鹊构骚除生吞施肥耍骨头水洼四休胎食天谴头路王八蛋未必然痿损详思相疑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