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公度的意思、公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公度的解释

对于两条线段a和b,如果存在线段d,使得a=md,b=nd(m,n为自然数),那么称线段d为线段a和b的一个公度;并称线段a和b为可公度线段或可通约线段。如果对于线段a和b,这样的线段d不存在,那么称线段a和b为无公度线段或不可通约线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公度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概念围绕“共同标准”展开。根据《汉语大词典》[来源1]和《辞海》[来源2]的释义,该词在不同领域存在以下两种主要解释:

一、数学术语

指两个量之间具有可通约性,即存在一个共同的度量单位,能将两个量无余数地分割。例如两个线段长度若能用同一单位测量,则称为“可公度”,否则为“不可公度”。这种概念源于古希腊数学,《九章算术》中“约分术”章节已涉及此类原理[来源3]。

二、古代度量标准

《礼记·王制》记载“公度”为周代官方制定的度量衡制度,包含“丈尺、权槩、斗斛、文律”等规范,用于统一国家计量标准[来源4]。宋代《营造法式》中“公度”特指建筑营造的基准尺度,体现了古代工程领域的标准化思想[来源5]。


参考资料

[来源1] 汉典“公度”词条 https://www.zdic.net

[来源2] 辞海在线版“公度”释义 http://www.cihai.com.cn

[来源3]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数学史》

[来源4] 中华书局《礼记正义》

[来源5] 中国建筑出版社《营造法式译注》

网络扩展解释

公度是一个几何学术语,主要用于描述线段之间的可通约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对于两条线段 (a) 和 (b),若存在第三条线段 (d),使得 (a = m cdot d) 且 (b = n cdot d)(其中 (m) 和 (n) 为自然数),则称 (d) 是 (a) 和 (b) 的公度。此时,线段 (a) 和 (b) 被称为可公度线段或可通约线段。若不存在这样的 (d),则称它们为无公度线段或不可通约线段。

2.不可公度的例子

正方形的边长 (a) 和对角线 (b) 是无公度的典型例子。假设边长为 1,则对角线为 (sqrt{2}),无法表示为同一单位的整数倍。这一发现历史上推动了无理数的研究。

3.数学意义与关联

4.其他可能的含义

部分词典提到“公度”有“公正衡量”的抽象含义,但这一用法在数学和主流语境中较少见,需结合具体文本判断。

总结来说,公度在数学中是一个基础概念,用于描述线段间的度量关系,其不可公度性对数学史影响深远。

别人正在浏览...

拔刀相向笆筐班管襃讳贝甲不谋而合柴丬巉耸持循传劳翠蛾大冯小冯戴渊剑地税杜邮亭垩庐放迹访旧非语言传播拱挹公用骨出国舅顾兔含饭红裙回屏驾诞见义当爲叽哩旮旯禁呵剧繁空头宣敕狼扈劳逸凌牿乱端緑暗红稀貌容鸣弦难説话女郎花赔了夫人又折兵蓬瀛侣甓社湖潜苞青鬓青草峒青笺啓劄热忽喇首下尻高蜀麻素冯几窣静讨裁铁幕望人温恻五鼎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