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inted] 精深透彻
对形势的精辟分析
精深透辟。 萧三 《革命烈士诗抄·致读者》:“此外,无数烈士还做到了古人所说的‘立言’,--这就是他们还留下了许多精辟感人的著作。” 何其芳 《朱总司令的话》:“他站了起来,用着很朴素的 中国 老百姓的语言而又很深入很精辟地讲了几句话。”
“精辟”是一个形容词,读音为jīng pì,主要用于形容言辞、观点或分析具有精深透彻、简练准确的特点。以下是详细解释:
“精辟”强调质量而非长度,通常以简短的表达传递深刻内涵,需基于深入思考或专业知识。例如,学术论文的结论、格言警句等常被形容为“精辟”。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词典或文学评论类资料(如、7、9)。
《精辟》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言辞或观点非常独到、深刻、准确,能够切中要害,给人以启发和思考的感觉。
《精辟》的偏旁部首是米,总共有12画。
《精辟》一词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传》:“凡表示动态意义的两个篇章,名曰‘泰’‘否’;表示静态意义的两个篇章,名曰‘同人’‘大有’;表示顺境的两个篇章,名曰‘谦’‘豫’;表示逆境的两个篇章,名曰‘小过’‘既济’。此六篇者,皆先言势也。言:动则大有;不动则否。动静亦先言势也。言:行则同人;不行则否。展转亦先言势也。言:兴则谦,约相与也;静则豫,义相保也。动者言势也。言:进则小过;止则随时,事或可过也。后其事也。言:终则既济,决在明也。”这里的“大有、同人、谦、豫、小过、既济”六个词,即是《精辟》的来源。
《精辟》的繁体字为「精辟」。
在古时候,汉字“精辟”有一种不同的写法,即“精避”。避字的上半部分是米字旁,下半部分是辟字旁,而这两个字旁结合后形成了避。
1. 他的言辞非常精辟,让我受益匪浅。
2. 这篇文章的观点非常精辟,读后让人深思。
3. 这幅画笔法精辟,能够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图。
1. 精华
2. 辟谣
3. 精神
4. 辟邪
5. 精确
1. 准确
2. 独到
3. 睿智
4. 深刻
5. 彻底
1. 浅显
2. 平凡
3. 朴实
4. 一般
5. 无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