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资的意思、清资的详细解释
清资的解释
魏 晋 至 唐 时多由士族担任的清贵官职。《北史·宋游道传》:“出州入省,歷忝清资,而长恶不悛,曾无忌讳。” 五代 齐己 《寄朱拾遗》诗:“沧海期仍晚,清资路渐高。”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旧制,大理寺官初上,召寺僚或在朝五品以上清资保识。”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五节:“ 唐 制,士族称为清流,作官称为清资官。”
词语分解
- 清的解释 清 ī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清水。清泉。清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清清”;b.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清澈。清碧。清朗。清新。清醇。月白
- 资的解释 资 (資) ī 财物,钱财:资源。物资。资财。资金。资费。资料。工资。川资(路费)。 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和财产:资本。外资。独资。合资。资方。 供给,帮助:资助。资送。资敌。可资借鉴。 智慧能力:资质。
网络扩展解释
“清资”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出现在魏晋至唐代的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拼音:qīng zī
注音:ㄑㄧㄥ ㄗ
含义:指魏晋至唐代由士族(门阀贵族)担任的清贵官职。这类官职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 社会地位高:职位多与文化、礼仪、教育等“清流”事务相关,如秘书监、国子监等。
- 士族垄断:主要由门阀士族担任,体现当时“士庶有别”的社会分层。
- 职权较轻:相较于实际政务官职(如地方刺史),更注重名望而非实权。
二、来源解析
-
词义构成:
- “清”:象征高洁、雅致,与“浊”(指庶务或低层官职)相对。
- “资”:指资格或职位,强调官职的选拔标准。
-
历史背景:
-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下,士族通过门第直接获得清资官,形成“上品无寒门”的局面。
- 唐代:科举制兴起后,清资官逐渐向科举进士开放,但士族仍占优势(如《唐语林》记载大理寺官需五品以上“清资”保荐)。
三、文献例证
- 《北史·宋游道传》:“出州入省,歷忝清资。”(指宋游道历任多个清贵官职)
- 五代·齐己《寄朱拾遗》:“清资路渐高。”(形容友人仕途升迁至清贵职位)
- 范文澜《中国通史》:唐代士族被称为“清流”,其官职称“清资官”。
四、相关概念
- 清流:与“浊流”相对,指士族阶层及他们推崇的文化传统。
- 浊官:指处理财政、军事等实务的职位,多由寒门或庶族担任。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官职类型或历史案例,可参考《中国通史》等权威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清资
清资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清洁财富或洁净资产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清资的结构是由“水”和“贝”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8个笔画。
来源
《清资》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礼记·曲礼上》。在其中有一句话:“故薪资既鲜,程问权汙。”这里的“薪资”指的是清洁的财产。
繁体
《清资》的繁体字为「淸資」。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而《清资》一词的古汉字写法为「淸資」。
例句
1. 网络安全是企业保障清资的重要措施之一。
2. 污染控制是维护清资环境的关键。
组词
清财、资产清、清洁资金
近义词
纯净资产、无污染财富、洁净财产
反义词
脏资、污染财富、不洁净资产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