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准则。《汉书·礼乐志》:“至 宣帝 时, 琅邪王吉 为諫大夫,又上疏言……今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礼义科指可世世通行者也,以意穿凿,各取一切。”
“科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kē zhǐ,其核心含义是准则,常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行为或制度的规范标准。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科指意为“准则”或“规范”,指代可供遵循的标准或依据。例如,《汉书·礼乐志》中提到“礼义科指可世世通行”,强调社会管理应遵循可长期适用的礼法准则。
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汉书》,其中王吉上书汉宣帝时,批评当时官吏治理百姓缺乏统一准则(“非有礼义科指可世世通行者”),主张以制度规范取代主观臆断。
现代语境中,“科指”较少使用,但在古籍研究或文史讨论中,可引申为“科学指导”或“方法论依据”(非传统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
字义拆分
“科指”主要作为古代文献中的规范性术语,现代使用需结合具体场景判断其含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原文或权威字典(如汉典、沪江词典)。
科指是对科学指导的简称,表示经过科学方法和原理指导下的行动或决策。
科指的部首是禾(he)和手(shou),总共有9画。
科指一词的来源比较简单明了,其组成部分的“科”和“指”分别表示科学和指导,联合起来表示科学指导。
在繁体字中,“科”和“指”分别保留其原来的形状,没有变化。
古代汉字中的“科”字写作“稞”,表示庄稼的意思,常用于农业领域。而“指”字也保留着它原本的形状,没有变化,表示手指的意思。
1. 他在项目中进行了科指工作,确保每个步骤都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
2. 这个决策经过科指,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效率。
科学、科研、指导、指示、科方、科技
科学导向、科学引导、科学指引、科学探索
不科学、不合理、盲目行动、凭感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