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驱掠:驱迫掠夺。《后汉书·南匈奴传》:“其诸新降 胡 初在塞外,数为 师子 所驱掠,皆多怨之。” 宋 范仲淹 《让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表》:“而 葛怀敏 等入贼伏中,一战大溃,杀伤满野,驱掠无算。” 清 唐孙华 《题<文姬入塞图>》诗:“从来丧乱多仳别,驱掠无如巾幗悲。”
敺掠:犹敺略。《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 秀 卒见 叔近 死,遂反戈婴城,纵火敺掠。”参见“ 敺略 ”。
“驱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基本释义
指驱迫掠夺,即通过武力或强制手段迫使他人迁徙或抢夺财物。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战争、动乱中的暴力行为。
出处与例句
相关词汇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现代语境较少使用,常见于描述古代战争、民族冲突中的暴力行为。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不同朝代的使用差异,可参考《后汉书》《宋书》等文献。
驱掠(qū lüè)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马(马头)部首和贵(贝)部首,它的总共有12画。在繁体字中,驱掠是「驅掠」。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驱掠的形状略有不同,但整体上仍然保持马头和贵的结构。
「驱掠」来源于《汉书·地理志》:“四夷争逐,或屯聚,或纳贽,或筑堡垒,或出塞逆侵击之,驱掠无边。”这里的驱掠指的是四夷相互之间的争逐、劫掠。
1. 历史上,战争时常导致贫困和驱掠。
2. 那个地区的居民经历了长期的驱掠和掠夺。
1. 驱逐:驱逐指用强制的手段将敌对势力、敌方人员或物品驱逐出境。
2. 掠夺:掠夺指强行抢劫、侵占他人财物或领土。
3. 争夺:争夺指为了争取、争抢某物而竞争、斗争。
1. 劫掠:劫掠指抢劫、掠夺。
2. 掠夺:掠夺指强行抢夺财物或领土。
1. 守护:守护指保护、守卫。
2. 保留:保留指保持、不丧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