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璧还。《三侠五义》第四八回:“於众官祝贺,凡送礼者俱是璧回。”
璧回(bì huí)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动词性短语,其核心含义为将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给原主,常含恭敬、郑重之意。以下从词典释义、典故来源及用法角度详细解析:
基础释义
指将他人馈赠之物或暂借之品,以完好无损的状态归还。强调归还时物品如初,体现对受赠者或物主的尊重。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第103页,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76页。
引申义
引申为对他人情意或信任的珍视,通过郑重归还表达不占便宜的君子之风。
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第32页,中华书局。
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至曹国,曹国大夫僖负羁赠其玉璧。重耳即位为晋文公后,命人将玉璧原样送回,并附言:“吾非贪宝,特以报德。”此事成为“璧还”“璧回”的典故来源,象征重义轻利、恪守礼信。
来源:《左传译注》(上册),中华书局,2013年,第245页。
多用于正式书信或文雅场合,如:“承蒙惠赠珍本,今已拜读,谨当璧回。”(《书信礼仪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常见于谢绝馈赠时,表达“心领而物归”的礼节,如:“厚赐概不敢受,谨此璧回。”(《中华礼仪用语手册》,语文出版社)
“璧回”承载中国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 的价值观,以“玉璧”象征贵重之物,强调人格操守高于物质占有。其使用场景常与“完璧归赵”典故呼应,共同体现对信义与契约精神的崇尚。
来源:《中国文化关键词》(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78页。
“璧回”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将收到的礼物原封不动地退回,常用于表达委婉拒绝或恪守礼节的态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若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如诗词、小说),可参考《三侠五义》等文献原文。
昂首天外遍叠柏拉图残折长肱称讳盗课大宰地震区鹅梨旋风髻发颠幡旗分米赴汤蹈火公玷公塾归帐路头黄糖回从回雁峯佳名简能而任金色世界禁涂郎榆裂域岭腹六参官龙勺门扉面数铙部霓裳凭依辟暑犀乾爽奇谟钦风庆生碁子面阒若日秩三淖扇赫设帨石犝侍问输期送死酸刻损人益己泝述讨口子铜扣吞声饮泣乇甲危脆下半夜祥飇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