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传吏的意思、传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传吏的解释

传舍的官吏。《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乃自称 邯郸 使者,入传舍。传吏方进食,从者飢,争夺之。” 唐 柳宗元 《馆驿使壁记》:“传吏奉符而閲其数,县吏执牘而书其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传吏是汉语中的历史官职类词汇,指古代负责文书传递或信息沟通的专职官吏。该词由单字“传”与“吏”复合构成,其中“传”取《说文解字》中“遽也”之本义,即快速传递之意;“吏”则特指古代官府中办理公务的人员,见于《周礼·天官冢宰》对官吏职能的记载。

在中国古代邮驿制度中,传吏承担着中央与地方、官府与官府之间的公文传递职责。汉代邮驿系统将传吏分为“乘传”“驰传”等不同等级,对应《汉书·高帝纪》所载“横惧,乘传诣雒阳”的驿传规制。唐代在《唐六典》中明确规定,传吏须持“传符”凭证方可执行公务,其人员选拔需通过“身言书判”四项考核。

该词在古籍中使用频率较高,如《后汉书·舆服志》载“驿马三十里一置,卒皆赤帻绛鞲云”,即指传吏的服饰规制。明清时期随着“急递铺”制度的完善,传吏职能逐渐细化为“铺兵”“驿丞”等职。

注:引用来源依据《汉语大词典》《辞源》《中国历史大辞典》等权威辞书,因平台限制不展示具体链接,读者可查阅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纸质或官方电子版辞书验证相关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

“传吏”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传吏(拼音:chuán lì)指古代传舍的官吏,主要负责驿站或官方招待场所的管理事务,例如接待往来官员、传递文书等。


文献出处与例句

  1.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记载:

    “光武乃自称邯郸使者,入传舍。传吏方进食,从者饥,争夺之。”
    此处描述刘秀(光武帝)假扮使者进入驿站时,传吏正在安排饮食,随从因饥饿争抢食物的场景。

  2. 唐代柳宗元《馆驿使壁记》提到:

    “传吏奉符而阅其数,县吏执牍而书其物。”
    说明传吏需核对文书数目,与县吏共同管理物资。


职能与背景


“传吏”一词多出现于史书及文学作品中,反映了古代驿站系统的运作方式。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后汉书》《馆驿使壁记》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艾不存芥蒂诚切成效虫儿抽恸畜枕敌顽端称蠹孽恶言泼语梵轮藩臬法势凮角丰准港警钢瓶钩考国子憨呆麾驱缄愁江汰搅撩结局借商技机棘橿矜露金玉声军赋扣襻快递员刳胎老法泪汪汪冷暖自知鷅鹠满坐寂然悯切能事逆虏剽杀譬止扑楞弃觚穷圮七子均养容鬓三瓜两枣濖涨汰虐恬不为怪龆容透情兔黄妥首帖耳威酷枭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