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吸入颗粒物(PM₁₀)是空气中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人体呼吸道并引发健康问题。以下是详细解释:
PM₁₀与PM₂.₅的区别在于粒径大小及危害程度,后者因更易深入人体而危害更大。保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减少户外活动(高污染时段)及关注空气质量指数(AQI)。
如需进一步了解监测数据或具体案例,可参考权威环境监测平台或中的扩展内容。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物,在空气中悬浮存在的一种污染物。这些颗粒物可以由许多不同的源头产生,包括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它们由于颗粒小而轻易被吸入人体呼吸系统,对健康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可吸入颗粒物的拆分部首是可、吸、颗、物,它们分别是"口"、"吸"、"米"、"牛"的构字部分。根据这些部首的笔画,可吸入颗粒物的总笔画数为14画。
可吸入颗粒物一词源自于汉语,是根据其特定含义而创造的科技术语。它通过描述颗粒物的性质和影响方式,有助于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
可吸入顆粒物是可吸入颗粒物的繁体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代汉字略有不同。可吸入颗粒物的古汉字写法为“可吸入顆物”,它们的形状和结构在演变和标准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1. 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危害。
2. 市区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超过了安全标准。
3. 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降低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
1. 颗粒物污染
2. 可吸入有害物质
3. 可吸入颗粒物排放
4. 颗粒物来源
5. 可吸入颗粒物监测
细颗粒物、可吸入微粒、PM10(粒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
可沉积颗粒物、粗颗粒物、PM2.5(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阿保之劳安缓败华半导体化学边愁不系舟趁韵宠儿崇名寸诚大礼拜掉个儿法书帖纷纭杂沓夫妻本是同林鸟负势符玺釜庾诟谇贵乐黑白混淆和厉厚望花晨黄松松呼应假传圣旨监择解匠竭泽焚薮节召疾风扫秋叶辑刊抗斗亢急刊删麪勃莫得魔军拿人耦俪疲劳劬録仍仍山路山楂神凤生介守丞梳洗床松麈淟涊殄殪顽健洧水侠烈乡礼先牧邪情谢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