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束的荆棘。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 张易之 ﹞每归私第,詔令居楼,仍去其梯,围以束棘,无復女6*奴侍立。”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束棘汉语 快速查询。
“束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成束的荆棘,常用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描述用荆棘捆扎、围困的场景。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文献出处
该词可见于宋代乐史的《杨太真外传》,记载了张易之被限制行动的情景:“诏令居楼,仍去其梯,围以束棘,无复女奴侍立。”此处“束棘”指用荆棘围困,以隔绝与外界的接触。
使用场景
补充信息
“束棘”是具象与象征结合的古汉语词汇,既可指实物荆棘捆,也可隐喻困境或约束。如需更深入的历史用例,可参考《杨太真外传》原文或其他宋代文献。
束棘是一个常用的汉字词汇,其意思指的是将刺、刺状物用绳索或线束在一起。它由“木”和“目”两个部首组成,并且包含了12画。
“束棘”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其繁体形式为“束棘”。“束”指的是用绳子或线捆绑,而“棘”表示刺或刺状物。古时候,人们常常用藤条、绳索等将具有刺状的植物束在一起,以便携带或作为刺防措施。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有时候“束”字的上方会加一个“丨”字,表示水平绑紧。而“棘”字的上方则用类似“与”字的形状表示,以强调其刺的形态。
以下是一些用“束棘”一词造句的例子:
1. 他小心地用细绳将束棘捆绑在一起。
2. 这些野果的束棘非常尖锐,要小心不要被刺伤。
3. 农民将稻草上的束棘割下来,防止其纠缠在农机上。
与“束棘”相关的其他词汇有:
1. 绑扎:指将物品用绳索或带子系紧。
2. 捆绑:指用绳索、线等将物体捆扎在一起。
3. 刺状:形容物体具有像刺一样的形态。
与“束棘”相反的词汇有:
1. 散开:指解开绑扎,使物体分散开来。
2. 分散:表示使物体散开,不再集中在一起。
综上所述,“束棘”是指将刺或刺状物用绳索或线束在一起。其繁体形式是“束棘”,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略有变化。根据上下文,可以理解其具体意义,并且可以和相关词汇搭配使用以表达更丰富的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