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可吸入顆粒物的意思、可吸入顆粒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可吸入顆粒物的解釋

飄浮在空氣中的可被人吸入呼吸器官的極微小顆粒。

專業解析

可吸入顆粒物(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是指空氣中直徑小于等于10微米(μm),能隨呼吸進入人體呼吸系統的固态或液态顆粒物的總稱。以下是基于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漢語詞典定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及《環境科學大辭典》的釋義:

可吸入顆粒物指懸浮在空氣中,粒徑≤10微米的顆粒物(簡稱PM₁₀)。因其體積小、質量輕,可長時間漂浮于大氣中,并能通過呼吸作用進入人體上呼吸道。


二、科學定義與特性

  1. 粒徑範圍:

    空氣動力學直徑≤10微米(1微米=0.001毫米),其中更細小的顆粒(如PM₂.₅)可深入肺部甚至血液循環系統。

  2. 主要成分:

    包括土壤揚塵、礦物粉塵、燃燒煙塵、汽車尾氣中的碳粒、硫酸鹽、硝酸鹽及重金屬等。

  3. 懸浮特性:

    因體積小、沉降速度慢,可在大氣中滞留數小時至數天,易隨氣流擴散。


三、來源與危害


四、相關标準與監測

中國《環境空氣質量标準》(GB 3095-2012)規定:


可吸入顆粒物(PM₁₀)是空氣污染的核心指标之一,其微小的粒徑使其能穿透人體呼吸屏障,對公共健康和生态環境構成顯著威脅。加強污染源控制、提升監測技術及公衆防護意識是降低其危害的關鍵措施。


參考資料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世界衛生組織(WHO)《空氣質量指南》
  3.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顆粒物污染控制技術》
  4. 生态環境部《中國環境狀況公報》
  5.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空氣污染健康防護指南》
  6. 國家标準《環境空氣質量标準》(GB 3095-2012)
  7.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全球環境監測報告

網絡擴展解釋

可吸入顆粒物(PM₁₀)是空氣中直徑≤10微米的顆粒物,能夠進入人體呼吸道并引發健康問題。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2.來源與組成

3.健康危害

4.環境與監測

補充說明

PM₁₀與PM₂.₅的區别在于粒徑大小及危害程度,後者因更易深入人體而危害更大。保護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減少戶外活動(高污染時段)及關注空氣質量指數(AQI)。

如需進一步了解監測數據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權威環境監測平台或中的擴展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按兵束甲襃加北轍南轅杯炙泊然場埒闡鼃乘人之危道訓燈爆丁督護歌頂真惡茶白賴翻風滾雨肥噬鳳媒浮論府種杠夫姑老歡溜溜猢狲入布袋兼行疾瘳犗刑藉助九稅極宴踦牂榼榼廉裾虜父落堕慢仗莫莫拇量籤堤竊號嬛薄起死人肉白骨虬駕七支八搭曲盡儒關燒眼聖躬慎慮實事求是誰料四之日所緻騰蹀同疇頹替誣情仙娥妝詳録小披小文嘻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