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刻桷的意思、刻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刻桷的解释

有绘饰的方椽。《楚辞·招魂》:“仰观刻桷,画龙蛇些。”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茅茨艷於丹楹,采椽珍於刻桷。” 南朝 梁 萧统 《相逢狭路间》诗:“朱门间皓壁,刻桷映晨篱。”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刻桷”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指建筑中经过雕饰的方形椽子。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用例

  1.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记载鲁国“刻桓宫桷”,指对宫殿椽子进行雕刻装饰。
  2. 《楚辞·招魂》:
    “仰观刻桷,画龙蛇些”描述屋檐椽木刻有龙蛇纹样。
  3. 魏晋南北朝文献:
    葛洪《抱朴子》用“采椽珍于刻桷”对比朴素与华丽建筑,萧统诗句“刻桷映晨篱”描绘门庭装饰。

三、相关成语

四、延伸说明

该词属于古代建筑术语,现代已极少使用,多见于研究文献或诗词赏析。其文化意义在于反映中国古代建筑对细节装饰的重视,以及通过雕琢工艺彰显等级与审美追求。

网络扩展解释二

刻桷

刻桷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形容人的容貌丑陋、粗野,也可以形容人的行为粗鲁、粗暴。

拆分部首和笔画

刻桷的部首为刀(刂),拆解为“刂”和“曷”两个部分。刀部为4画,曷部为7画,总共11画。

来源

刻桷的来源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在古代社会,砍伐树木是一项艰苦而繁重的劳动,需要用刀工具进行切割。而“曷”字表示一种古代的切割工具,主要用作砍伐树木。因此,刻桷形容人的丑陋和野蛮,可以理解为“像用曷砍伐树木一样粗暴而无礼”。

繁体

刻桷的繁体字为刻橛。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稍有不同。刻桷在古代写法中的刀部通常写作“刂”,而曷部写作“又”。

例句

1. 他的脸像刻桷一样丑陋。

2. 他的行为如此刻桷,让人无法容忍。

组词

刻刀、桷木、刻意。

近义词

粗鲁、粗野、糙汉。

反义词

端庄、斯文、文雅。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