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房师的意思、房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房师的解释

明 清 乡、会试中式者对分房阅卷的房官的尊称。《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我取个少年门生,他后路悠远,官也多做几年,房师也靠得着他。” 清 顾炎武 《生员论中》:“生员之在天下,近或数百千里,远或万里,言语不同,名姓不通,一登科第,则有所谓主考官者,谓之座师,有所谓同考官者,谓之房师。”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元》:“赴鹿鸣宴,见房师某,某指 梅坡 谓 潘 曰:‘此汝恩师也。’”《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当下就去辞别了房师、座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房师是明清科举制度中的特定称谓,指同考官,即乡试、会试中协同主考官阅卷的官员。考生考中举人或进士后,尊称举荐自己试卷的同考官为“房师”,与主考官(座师)共同构成科举仕途中的师生关系网络。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层:

一、核心定义与职责

  1. 同考官别称

    房师即科举考试中的“同考官”,负责初阅考生试卷(墨卷),筛选优秀答卷推荐给主考官(总裁官)复核定榜。因阅卷时同考官分居不同房间(称“房”),故被考生尊称为“房师”。

  2. 职责范围

    在乡试(省一级考试)和会试(全国考试)中,房师按经书科目分工阅卷(如《诗经》《易经》等房),确保专业性评审。其举荐直接决定考生能否进入下一轮选拔。

二、历史制度背景

  1. 明清科举定制

    明代正式确立同考官制度,清代沿袭。例如顺天府乡试设同考官18人,由翰林院编修、检讨及进士出身的京官充任,体现其学术权威性。

  2. 与“座师”的层级关系

    房师作为阅卷执行层,向主考官(座师)负责。考生中举后,需同时拜谢座师(录取决策者)和房师(初选推荐者),形成双重师生纽带。

三、社会文化意义

  1. 门生关系的枢纽

    房师与门生的关系是明清官场派系形成的基础之一。《清史稿》载:“门生称座师,亦称房师”,凸显其在政治网络中的关键地位。

  2. 文学作品的映射

    清代小说《儒林外史》多次提及房师,如范进中举后“拜见房师周学道”,生动反映了这一制度的社会影响。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ISBN 978-7-100-17043-6. 在线阅读
  2. 王凯旋《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页215-218.
  3. 李世愉《清代科举制度考辩》,沈阳出版社,2005年,页76-79.
  4. 《清史稿·选举志三》,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 中华典藏
  5.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

网络扩展解释

房师是明清科举制度中的特定称谓,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房师指明清时期举人、进士对荐举自己试卷的同考官的尊称。这些同考官在乡试、会试中负责分房批阅考生试卷(即“分房阅卷”),并将优秀卷子推荐给主考官(称为“座师”)。

  2. 职责与地位
    房官(即房师)在科举考试中担任分房阅卷的职务,每房由一名同考官负责。他们从海量试卷中筛选出合格者提交主考官复核,最终决定录取名单。考生中举或中进士后,需拜见房师以确立师生关系。

  3. 历史文献佐证

    • 《警世通言》提到房师与考生间的利益关联:“房师也靠得着他”。
    • 清代顾炎武《生员论中》明确区分了“座师”(主考官)与“房师”(同考官)的角色。
  4. 社会影响
    房师制度强化了科举中的门生关系网络,考生通过拜房师、座师形成官场派系,这一现象在明清官场尤为显著。

房师是科举时代考生对直接选拔自己的阅卷官的尊称,体现了古代考试制度中师生关系的特殊性。如需进一步了解科举流程,可参考《履园丛话》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傲骨嶙嶙柏府摆杀避丸博艺柴户长侍谗子瞋恨车轴草宠惑等曹独立自由勋章盾墨铎刀飞窜浮言膏兰公才公望贯胸顾访贵途锅台含垢忍污谎汉寄愁积恶借账矜善矜慎金石交情樛嶱集菀絶句开阔眼界林栖谷隐卖李钻核汒若没做奈何处目眹宁顺旁宗琼爵起源曲述桑杈山阪生品圣乡沈下事际柿盘説中死志镗锝填盈痛痒相关退化无气无力先农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