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形容声音洪亮。 唐 徐浩 《宝林寺作》诗:“照耀珠吐月,鏗轰鐘隐雷。”
(2).指洪亮的声音。 唐 韩愈 《燕河南府秀才》诗:“怨起簸羽翮,引吭吐鏗轰。”
“铿轰”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ēng hōng(注音:ㄎㄥ ㄏㄨㄥ),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铿轰”兼具形容词与名词的双重用法,多用于诗文描写宏大的声响场景,具有古典文学色彩。其核心意象与“洪亮”“震撼”相关,常见于唐代诗人的作品。
《铿轰》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声音如铁器敲击的声响。它由两个部分组成:铿(keng)和轰(hong)。
《铿轰》的部首是金(jin)和车(che),其中金是铿的部首,车是轰的部首。它们分别有4画和7画。
《铿轰》是由两个具有浓郁声音的字形组成,形象地描述了锻刀、敲打铁器的声响。这个词语多用于描绘声音有力、响亮的场景,如表示雷电交加时的闪电声、爆炸声等。
《铿轰》的繁体字是「鏗轟」。
在古代,中文字形经历了多次变迁。对于《铿轰》来说,它的古时候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但字义基本相同。
1. 整个城市在炸弹爆炸的铿轰声中震颤。
2. 战斗机飞越天空,引发出一连串铿轰的爆炸声。
1. 哐铛(kuang dang)
2. 火爆(huo bao)
3. 咚咚(dong dong)
1. 响亮
2. 巨响
3. 震耳
1. 寂静
2. 悄无声息
3. 幽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