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口的意思、黄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口的解释

(1).雏鸟的嘴。借指雏鸟。 汉 刘向 《说苑·敬慎》:“ 孔子 见罗者,其所得者皆黄口也。 孔子 曰:‘黄口尽得,大爵独不得,何也?’” 南朝 齐 谢朓 《咏竹诗》:“青扈飞不碍,黄口得相窥。” 唐 元稹 《有鸟》诗之十四:“可惜官仓无限粟, 伯夷 饿死黄口肥。” 清 卓尔堪 《题脊令图》诗:“汝雏旦暮啼黄口,汝魂血污归故乡。”

(2).指幼儿。《淮南子·氾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 高诱 注:“黄口,幼也。”《新唐书·百官志一》:“每岁孟春上其籍,自黄口以上印臂。” 清 吴嘉纪 《堤决》诗之五:“暮年辛苦饲孤孙,黄口命倚白头存。” 阿英 《夜》:“孤儿******的哀号,白发黄口的凄吟,一切的经过,又完全涌上心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黄口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两个核心层次:


一、本义:雏鸟的喙部

指幼鸟嘴部的黄色特征,后引申代指雏鸟或幼禽。

文献依据:

《说文解字》释“黄”为地之色,“口”即鸟喙。古代观察者发现多数幼鸟破壳时喙呈黄色(如麻雀、燕子),故以“黄口”指代幼鸟。例如《淮南子·氾论训》载:“古之伐国,不杀黄口”,高诱注:“黄口,幼也。”


二、引申义:年幼的孩童

因幼鸟脆弱需庇护,古人以此类比人类儿童,成为对幼儿的雅称。

文化语境:

  1. 年龄象征:《礼记·曲礼上》载“人生十年曰幼”,而“黄口”特指更年幼的孩童(约3-10岁)。
  2. 诗词用例: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铭》有“黄口小儿”之谓,后衍生为成语,含稚嫩无知之意。
  3. 生态智慧:《淮南子·天文训》将生物生长周期与自然关联:“辰为满,巳为平,主生……故曰黄口”,反映古代天人相应观。

三、文化延伸

“黄口”被纳入传统年龄称谓体系,与“襁褓”“孩提”等词并存,体现汉语以物喻人的修辞传统。其生物学特征(幼鸟黄喙)到人文语义(人类幼子)的转化,印证了先民对生命规律的观察与哲学提炼。

网络扩展解释

“黄口”一词的含义及演变如下:

一、本义与词源
“黄口”最初指雏鸟的嘴(因幼鸟喙部呈黄色)。例如《说苑·敬慎》记载孔子见捕鸟者“所得皆黄口”,即以“黄口”代指幼鸟。

二、引申为年龄称谓

  1. 古代户籍制度:
    • 隋代将不满三岁的幼儿称为“黄”;
    • 唐代指刚出生的婴儿;
    • 后世逐渐扩展为十岁以下儿童的泛称。
  2. 现代含义:常指代儿童或未成年人,如“黄口小儿”多用于讥讽他人年幼无知。

三、语义演变与文化背景
从最初的中性描述(幼鸟/儿童),发展为带有贬义的用法,例如《淮南子·氾论训》提到“古之伐国,不杀黄口”,强调不伤害幼童的伦理观念。而《孔子家语·六本》中“黄口小雀”的典故,进一步强化了与“无知”的关联。

该词融合了自然观察(幼鸟特征)与社会制度(户籍分类),并伴随语言发展衍生出讥讽含义,反映了汉语词汇的多重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览...

板蓝边氏腹碧浔常羊牚距伧语蚩吻愁脉脉撮科打鬨大吝东迁犯疑冯戎敷训关报衮衣绣裳海术憨跳河虾图洪赦换人扈解婚妻活森沙肩迫捡手建同焦金烁石结轸极则必反絶伦超群开元通宝课命枯体灰心拉搭累仍连颠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粝飰流水无情隆庆窑满额蟒山鸣梭内允趴下前生起获曲枕三分发軕子沈几酸呻宿醉探囊滕王阁序偷食仙诀小胡同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