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鼻观的意思、鼻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鼻观的解释

[naris;nostril] 鼻孔,也指嗅觉

详细解释

(1).佛教观想法,谓观鼻端白。 宋 苏轼 《和黄鲁直烧香》之一:“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 宋 黄庭坚 《题海首座壁》诗:“香寒明鼻观,日永称头陀。” 清 林如璋 《和村居杂咏》:“鼻观微参色相空,凉生苹末满亭风。”参见“ 鼻端白 ”。

(2).鼻孔。指嗅觉。 宋 陆游 《登北榭》诗:“香浮鼻观煎茶熟,喜动眉间鍊句成。”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返魂奇事》:“昏沉中似有奇香透入鼻观,遂苏,渐次復原。” 陈炜谟 《狼筅将军》:“粼粼的风,送来一阵阵院子里的花香,沁入我的鼻观,全身顿觉轻松多了。”

(3).以鼻闻之。 宋 朱熹 《梅花开尽不及吟赏感叹成诗聊贻同好》之二:“鼻观残香里,心期昨梦中。”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鼻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鼻孔或嗅觉,多用于书面语。例如:“花香沁人鼻观”即通过嗅觉感知香气。

  2. 佛教术语
    在佛教修行中,鼻观指“观鼻端白”的禅修方法,即专注凝视鼻尖以入定。宋代苏轼诗句“且令鼻观先参”即引用此法。

  3. 嗅觉与文学意象
    古人常以“鼻观”代指嗅觉感知,尤其在诗词中用于描绘气味引发的意境。例如陆游的“香浮鼻观煎茶熟”,形容茶香透过嗅觉触发诗兴。

  4. 香学中的特殊用法
    在品香领域,“鼻观”指通过细致嗅闻分辨香的层次(如甜、凉、苦等),强调虚实相生的品鉴艺术。宋人提出“清、甘、温、烈、媚”五品标准,即基于此法。


该词既有生理感官的直指(鼻孔/嗅觉),又蕴含文化意涵,涵盖禅修、文学审美及香道实践。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侧重,如佛教典籍中多指修行法,诗词中则偏向嗅觉描写。

网络扩展解释二

《鼻观》这个词源于汉语,用于形容人们凭借敏锐的直觉或观察力来洞察问题或事物的本质。现代汉字中,“鼻观”由两个部首组成:左侧的部首是“鼻”字部,表示与鼻子有关的事物;右侧的部首是“观”字部,表示观察或观看。总共有10个笔画构成这个词。 在繁体字中,“鼻观”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没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有一种称为小篆的字体,用于刻写象形文字。在小篆中,“鼻观”的写法稍有不同,其中的“鼻”字部分显示了更多的象形特征。 以下是一个使用“鼻观”的例句:“他以鼻观察,准确地判断出了问题所在。” 在组词方面,“鼻观”可以和其他汉字组合形成新的词语,例如“鼻祖”表示某个学派或流派的创始人,或某个技艺的奠基人。 在近义词方面,与“鼻观”意思相近的词汇有“洞察”,指的是通过敏锐的观察和理解来看透问题或事物的本质。 与“鼻观”相对的反义词是“目瞎”,指的是指缺乏观察能力或无法判断事物本质的人。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