粃政的意思、粃政的详细解释
粃政的解释
弊政,指不良的有害的政治措施。 晋 葛洪 《抱朴子·任能》:“ 鲁 用 季子 二十餘年,内无粃政,外无侵削。” 晋 郭璞 《省刑书》:“官方不审,则粃政作。”《梁书·侯景传》:“诛君侧之恶人,清国朝之粃政。”
词语分解
- 粃的解释 粃 ǐ 同“秕”。 笔画数:; 部首:米; 笔顺编号:
- 政的解释 政 è 治理国家事务:政治。政府。政党。政权。政纲。政策。政令。政绩。政见。政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政局。政变。参政。议政。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政。邮政。民政。 家庭或集
网络扩展解释
“粃政”是一个汉语词汇,现多写作“秕政”,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
基本定义
“粃政”指不良的政治措施或弊政,常用于描述治理中的缺陷或错误政策。
-
读音与字形
拼音为bǐ zhèng,其中“粃”为异体字,现代多写作“秕”,原指不饱满的谷粒,引申为“不完善”之意。
-
古籍例证
- 《国语·晋语七》:“公使祁午为军尉,殁平公,军无秕政。”(意为军务无不良措施)
- 《后汉书·黄琼传》:“秕政日乱,遂使奸佞擅朝。”(指政治日益败坏)
- 晋代葛洪《抱朴子·任能》:“内无粃政,外无侵削。”(形容国家治理完善)
-
近义词与关联词
与“獘政”(弊政)、“秕政”同义,均指有害的政治措施。
-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用于批判性分析古代政治制度问题。
总结来看,“粃政”强调政治措施的缺陷或负面影响,需结合具体历史语境理解。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可参考《国语》《后汉书》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粃政》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政治(政府的组织和管理)方面的施政能力或方法。
该词的拆分部首是“米”和“攵”,其中“米”是象形字,表示粮食;“攵”是变体的“攴”,表示握笔的手。
《粃政》的笔画总共有17画,比较多,书写时需要一定的技巧。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文字,但在现代汉字字典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不常出现在口语或日常的书面表达中。
顺带一提,繁体字中没有《粃政》这个词,因为它并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会与现代有所不同。然而,《粃政》这个词在历史上的汉字写法并无记载,因此我们无法确定其古代的字形。
这个词比较少被用作例句,因为它并不常见。因此,暂时无法给出相关的例句。
至于《粃政》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信息,由于这个词不太常见,因此在这些方面的相关信息也相对较少。
希望上述简短的回答能满足您的需求,如果您对其他问题有兴趣,我很愿意再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