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菜人的意思、菜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菜人的解释

旧时荒年有食人肉现象,市场上出卖的供食用的人,谓之“菜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盖前 崇禎 末, 河南 、 山东 大旱蝗,草根树皮皆尽,乃以人为粮,官吏弗能禁。妇女幼孩反接鬻于市,谓之菜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菜人"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语义的词汇,指古代饥荒时期因粮食短缺被当作食物来源的贫民群体。该词最早见于《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二年记载:"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有军置蓬磑场,将生人于巨碓硙之,骨肉糜烂乃鬻,时谓之『菜人』。"

《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饥荒时供人食用的难民",揭示了该词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残酷现实。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中国古代灾荒史中多次出现,如《清史稿·食货志》记载崇祯年间"大旱,人相食,有菜市",印证了该词在明清文献中的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研究中,该词被纳入社会语言学范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将其标注为历史词汇,强调其作为古代社会悲剧见证者的语言学价值。在文学研究领域,《中国食人史料钞》等专著通过大量文献梳理,揭示了"菜人"现象背后的社会经济动因。

网络扩展解释

“菜人”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差异较大的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和现代网络文化区分理解:

一、历史含义(饥荒时期的残酷现象)

指古代饥荒时期被当作食物贩卖或食用的人,常见于史书记载。具体特征包括:

  1. 来源:灾民因生存被迫自卖或被卖,如母亲为救丈夫自卖为“菜人”。
  2. 交易形式:明末清初河南、山东大旱时,妇女儿童被反绑在市场上标价出售,称为“菜人”。
  3. 价格:甚至比猪肉更便宜,成为饥荒年代的“特殊商品”。
  4. 近代记录:1942年河南水患期间,仍有类似惨状被外国记者记录。

二、现代网络含义(能力欠缺者)

指在特定领域(尤其是游戏)中表现差、缺乏技能的人,属调侃用语:

  1. 起源:源自游戏玩家群体,形容操作水平低的玩家。
  2. 延伸用法:可泛指任何领域能力不足者,如“职场菜人”。
  3. 近义词:与“菜鸟”含义相似,但“菜人”更强调对人的整体评价。

注意:两种含义的语境截然不同,历史语境中的“菜人”反映极端生存悲剧,而现代用法属于戏谑表达,使用时需注意区分场合。若需了解更多历史细节,可查阅《阅微草堂笔记》等文献(参考、7)。

别人正在浏览...

冰袋叉港羼厕躇蹰匆剧大寛转盗釂道意垫底儿递更发行人纷纷拊膈阁臣故套汗瘢函邀合宫郊赠久困吉言军储开支看理蒯剑坤垠酪苍头凉糕李贺率服毛儿八分面里迷径平虑草铺叙砌词捏控青门桥期牛券约取类日禁三雍扇烈扇笼受暑疏杰赎解死灭贪滥跳花替人外王父往体芜鄙乌金搨芜翳小品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