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pacity and experience] 器量与见识
器识弘旷,时人罕能测之。——《晋书·张华传》
器局与见识。 晋 陆机 《荐贺循郭讷表》:“前 蒸阳 令 郭訥 风度简旷,器识朗拔,通济敏悟,才足干事。”《新唐书·裴行俭传》:“ 行俭 曰:‘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 明 张居正 《敕封承德郎刑部山西司主事云谷曹公墓表》:“是时公方弱冠,其器识卓异如此。”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诗言志。’‘言者,心声也。’‘士先器识而后文章。’这一类的话,都在若干程度上接触到这个道理。”
“器识”是一个汉语词汇,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其含义及用法如下:
器识指人的器量与见识,即气度、胸怀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其中:
古代对“器识”极为重视,认为它是衡量人才的核心标准。如裴行俭的观点,说明器识是成就大事的基础,文采技艺次之。
现代语境中,多用于形容兼具胸襟与智慧的人。例如:
虽未被广泛列为成语,但常与“器宇轩昂”“远见卓识”等词关联使用,共同表达对个人能力的褒扬。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籍、词典及文史评述,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晋书》《新唐书》等原始文献。
《器识》是指人的品质和眼界。其中,《器》指的是人的才能、能力和胸怀;《识》指的是人的见识、学识和眼界。综合起来,这个词形容一个人的品质和能力非常高,拥有广阔的眼界和深厚的学识。
《器识》两个字都由左右结构的偏旁部首组成。
《器》的部首是“口”字旁,它有9个笔画。
《识》的部首是“讠”字旁,它有7个笔画。
《器识》这个词最早出自《汉书·王莽传》。在古代汉字的繁体中,这两个字的写法没有太多改变。
在古时候,这两个字的写法相对简化,但基本形态保持一致。
1. 他的器识非常高,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问题。
2. 这个人虽然年轻,但有着惊人的器识和见识。
3. 一个人的器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成就。
1. 器重:指重视、看重某个人或事物。
2. 识货:指认识和辨别货物的品质和价值。
3. 见识:指一个人对事物的了解和认知。
1. 才干:指一个人的天赋和能力。
2. 胸襟:指一个人开阔和宽广的胸怀和气度。
3. 眼光:指对事物的独到和深远的认知。
1. 平庸:指普通、平凡,缺乏出众的品质。
2. 狭隘:指眼界、思想和见识狭窄、局限。
3. 盲目:指缺乏明确的目标、见解和认知。
彼弃我取哺露不相称不要紧财校沉疴宿疾出头棒子代匮殚形彫轸鼎位二车蕃兵反刍飞报风举云摇坟垒蝮虫祓篲刚强割爱见遗酤卖孤舟独桨孩幼憨獃号哨胡牀减字木兰花假牙基波解禄解劝畿辅金精疾时扛抬抠搜灵飈吏舍隆贷绿衣黄里泥尘凝结轻疏企望日乾夕惕戎御软耳三寸韶发市尘手钏顺风机天韵柝柝衔荷涎濊晓镜遐音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