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咎教的意思、咎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咎教的解释

灾祸的垂戒。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吾非爱 越 而不杀也,畏皇天之咎教而赦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咎教”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构词语素及历史文献用例进行解析。从词源学角度分析,“咎”在《说文解字》中训为“灾也”,本义指灾祸、过失,后引申为责备、追究责任,如《论语·八佾》载“既往不咎”即用此义;“教”则指教育、训导,《释名·释言语》言“教,效也,下所法效也”,强调上行下效的教化过程。

二者组合成“咎教”一词,在《汉魏六朝碑刻集释》中可见用例,特指通过问责方式进行训导的教育理念,属于古代教育伦理的特殊范畴。该词在宋代教育文献中亦被使用,如《朱子语类》提到“师者当明咎教之道”,指师长需掌握责过与教导的分寸。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为“以追究过失为手段的教化方式”,强调其区别于常规教育的惩戒特性。

从语义演变观察,该词在明清时期逐渐式微,当代多用于研究古代教育史的学术著作。需要注意其与“惩戒教育”的现代概念存在差异——前者建立在天人感应思想基础上,后者则基于现代心理学理论,二者在哲学基础与实践方法上具有本质区别。

网络扩展解释

“咎教”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拼音为jiù jiào,意为“灾祸的垂戒”()。其中“咎”指灾祸、过失,“教”有警示、告诫之意,合起来表示通过灾祸的降临来警示世人。


二、出处与用法

  1. 经典出处
    最早见于汉代赵晔的《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吾非爱越而不杀也,畏皇天之咎教而赦之。”()此句以“咎教”表达天意通过灾祸传达警示,强调对自然法则的敬畏。

  2. 语境特点
    多用于古代文献中,带有警示、训诫的意味,强调因果关联。例如用自然灾祸或人事过失告诫人们遵守道德或规律。


三、相关词语


四、现代使用

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常见于学术研究或古典文学分析中。如需引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避免歧义。

别人正在浏览...

盎盂相敲崩感鳖肉不稳彩绸参处残年暮景长戈撑目兔词传慈宫代指大力挡牌点指画字鹅鹳恶孽肥白飞举非李非桃霏霜風旱福智高歌猛进海素黑不溜偢横说鸿鑪将引羁管进马军令如山勘测空怀烂椹丽服沥述罗镜路头妻迈爽迁革汽车尾气污染驱劳柔远怀迩乳声乳气丧灵散佚山崩川竭伤逝烧掇霜旦讨气逃薮屯部帏次委绝魏魏饷物谢却喜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