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骄吝的意思、骄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骄吝的解释

亦作“ 骄恡 ”。骄傲而吝啬。语出《论语·泰伯》:“如有 周公 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餘不足观也已。”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余愿世人改其无检之行,除其骄吝之失,遣其夸矜尚人之疾,絶息嘲弄不典之言。” 唐 张说 《赠别杨炯箴》:“才勿骄恡,政勿烦苛。” 清 杜岕 《思贤篇送荔轩还京师》:“康衢本平坦,骄吝涂乃窄。”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 唐玄宗 变通‘礼闻来学,不闻往教’的惯例,选名儒就寓邸授经,满足使者的要求,不因国家强盛而表现骄吝。”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骄吝”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词义解析

“骄吝”由“骄”(骄傲)和“吝”(吝啬)组成,形容人既傲慢又小气的品性。该词最早出自《论语·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强调即使有卓越才能,若兼具骄横与吝啬,其他优点也不值一提。

历史用例

  1. 晋代文献:葛洪在《抱朴子·疾谬》中批评时人“骄吝之失”,呼吁改正无检点的行为。
  2. 唐代引用:张说在《赠别杨炯箴》中劝诫“才勿骄恡,政勿烦苛”,将“骄吝”与为政之道关联。
  3. 清代诗文:杜岕以“骄吝涂乃窄”暗喻品德缺陷会限制发展。

现代释义

现代词典(如汉典、沪江在线词典)均沿用经典解释,定义为“骄傲而吝啬”。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语境,形容性格缺陷。

“骄吝”源自儒家经典,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警示人们即使才华出众,若缺乏谦逊与慷慨,仍难被认可。其历史用例与释义高度统一,未出现歧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骄吝

骄吝是一个中文词汇,用来形容人性格上的两种极端倾向。

词义解析

骄指人狂妄自负、目中无人,吝指人小气悭吝、不舍得付出。

拆分部首和笔画

骄:马 + 傲 (马:14画,傲:13画)

吝:口 + 心 (口:3画,心:4画)

来源

《说文解字》将“骄吝”作为两个单独的字词,并在《汉语大字典》中出现如此解释。

繁体

骄:驕

吝:嗛(由于吝没有单独的繁体字,该字在繁体中通常用于代替吝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骄的写法为骄姠,吝的写法为吞舛,表示的意思与现代相同。

例句

1. 他太骄了,总是对别人不耐烦。

2. 她过于吝啬,从不舍得花钱。

组词

骄奢:指人过于傲慢和奢侈。

吝啬:指人过于小气悭吝。

近义词

骄傲:形容人狂妄自大、不服从他人。

吝啬:形容人过于节省、不舍得花费。

反义词

谦虚:与骄相对,形容人谦逊、不自负。

慷慨:与吝相对,形容人大方、慷慨解囊。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