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交趾 ”。
“交址”是“交趾”的异写形式,指中国古代对越南北部地区的称呼,具有历史、地理和文化层面的多重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地理范围
交址(交趾)泛指五岭以南地区,核心区域位于今越南北部。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11年)在此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管辖,后成为交州的一部分。
名称起源
名称“交趾”在南越国时期已存在,可能与当地民俗“足部相交而坐”有关,后演变为行政区划名称。
部分资料提到“交址”作为成语表示“互相指责”(如、3),但此用法较为罕见,且多数权威来源(如汉典、历史文献)均以地理概念为主流释义,成语解释可能存在混淆或误用。
今属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部,仍保留“交趾”相关文化遗存。
交址是一个汉字,由“交”和“址”两个部分组成。
“交”的拆分部首是“亠”,总共有6画。而“址”的拆分部首是“土”,总共有6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交”字的写法为「[cq]」,而“址”字的写法为「 cq 」。
在繁体字中,“交”字的写法为「[cq]」,而“址”字的写法为「 cbo 」。
下面是一个例句:
人们常说“收到交址信”,是指接到通知,并按照通知进行地址变更。
一些和“交址”相关的组词有:地址、邮址等。
与“交址”意思相近的词语有:转址、迁址等。
与“交址”意思相反的词语有:固址、留址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