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证借鉴。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日以朱墨点记其向意,臧否醇杂,以自考镜。” 清 龚自珍 《祀典杂议》之四:“方今休隆时,正宜差等百王,考镜羣籍,召万灵之祐,锡九流之福。”《清史稿·高宗纪五》:“虽其君置若罔闻,而一时废弛瞀乱之跡,痛切敷陈,足资考镜。”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公牍>序》:“裒函札批之稍关国计民生者,暨洋文照会与电报,釐存八卷,时自览观,以备考镜。”
“考镜”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学术考辨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考证、对照的方式追溯事物的源流与本质。该词由“考”与“镜”二字组成:
字义解析
引申词义
“考镜”在学术语境中多指系统性的源流考辨与对比研究,例如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强调通过严谨考证梳理学术脉络(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文史通义》)。现代用法中,该词常用于文献学、历史研究领域,指对古籍版本、思想流变的溯源与辨析。
应用示例
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通过“考镜”历代典籍,分类评述其学术价值(来源:国学导航《四库全书总目》)。这一过程既包含文本校勘,亦涉及思想脉络的对照分析。
“考镜”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kǎo jìng,意为“参证借鉴”,即通过对照、参考其他事物或文献来辅助判断或完善自身观点。以下为详细解释:
“考”指考证、考察,“镜”喻指对照或借鉴。整体含义是通过参证其他材料或经验进行验证、反思,常见于学术或历史研究领域。
文献参证
明代唐顺之在《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中提到,通过“朱墨点记”的方式记录心得,并以此“自考镜”,即通过标记和对比文献进行自我反思。
历史借鉴
清代龚自珍在《祀典杂议》中主张“考镜群籍”,强调通过广泛参考历代典籍来制定礼仪制度。
此外,《清史稿》中也提到某些历史事件可作为“足资考镜”的例证,用于警示后人。
现代语境下,“考镜”多用于学术研究,指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资料以得出结论,强调严谨性和参考价值。
“考镜”的核心是借助外部参考完善自身认知,常见于古文和学术讨论。其用法涵盖个人反思、历史研究及文献分析,体现了中国传统治学方法中对实证与借鉴的重视。
如需查看更多例证,可参考汉典及古籍原文。
邦略背憎冰挂补廪创调出勤率出言吐语淙泉都纂娥妆梵馆粉剂服低做小浮浪人福寿康宁附真恭俭过剩号戒谎词挥抹火蜃假眉三道蓟门寄重鹍鹏连牍敛局连三李冰离流六鼓柳叶金障泥陆船轮云缕金衣秘奇谋策强唇劣嘴轻歌琼姿丘城筌蹏驱驾上闻爵尸车石矶豕食誓言收功霜行草宿数典蔬食四谷夙夜匪解椭圜外厩完地闲尝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