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考功的意思、考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考功的解释

(1).父之功业。《楚辞·天问》:“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朱熹 集注:“此问 禹 能纂代 鮌 之遗业,而成父功。”

(2).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政绩。《汉书·谷永传》:“治天下者尊贤考功则治,简贤违功则乱。” 章炳麟 《訄书·学变》:“法家之教,任贤考功。”

(3).泛指考核工作成效。 汉 王符 《潜夫论·考绩》:“是故大人不考功,则子孙惰而家破穷。”

(4).官名。 三国 魏 尚书有考功定课二曹, 隋 置考功郎,属吏部,掌官吏考课之事,历代因之, 清 末废。 唐 韩愈 《独孤府君墓志铭》:“ 权公 既相,君以嫌自列,改尚书考功员外郎,復史馆职。”《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又説到 宗子相 , 杜慎卿 道:‘ 宗考功 便是先君的同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考功"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均源自古代职官制度与文化:

一、核心释义:考核官吏政绩

指对官员的工作成效、功过进行评定与核查。

出处:

《汉语大词典》第三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1287页明确记载:"考功,考核功绩。"

《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释义为:"考察官吏的政绩。"

此义项可追溯至《周礼·天官·大宰》"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的考核制度雏形,汉代设"考功侍郎"专司其职。

二、延伸释义:古代官职名称

特指掌管官吏考核事务的官职,如隋唐至明清时期的"考功司"或"考功郎中"。

出处:

《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载:"考功郎中,官名。隋文帝始置,为吏部考功司长官,掌文武官员考课。"

《文献通考·职官考》(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详细记载了唐宋时期考功司的职能演变,负责"内外官功过善恶之考法"(卷五十二)。

补充说明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作为常用词汇,但作为历史专名仍见于研究文献。其构词法属动宾结构("考"为核查,"功"指功绩),体现了中国古代吏治中对绩效管理的制度化设计。

网络扩展解释

“考功”是一个多义汉语词语,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和文献记载综合理解,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含义

  1. 父辈功业
    源自《楚辞·天问》“纂就前绪,遂成考功”,朱熹注“考功”为继承先人遗业、完成父辈功绩。此义多用于古代文献,强调家族或先人的成就传承。

  2. 官吏政绩考核
    指按标准评估官员政绩,如《汉书·谷永传》提到“尊贤考功则治”,章炳麟《訄书》也提及法家“任贤考功”的理念。此为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3. 泛指工作成效评估
    汉代王符《潜夫论·考绩》中“大人不考功,则子孙惰”即强调广义的绩效管理,适用于各类事务的成果检验。

二、历史官职

作为官名,“考功”始于三国魏的“考功定课二曹”,隋代设考功郎,隶属吏部,专司官员考核,清末废除。其职能直接影响古代官僚体系的运作。

三、文献溯源


以上内容综合了汉典、史学典籍及词典释义,完整文献可参考《汉书》《楚辞》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览...

闇彰淲池别棹不对茬儿卜岁侧理纸侧行枨子尺有所短楚厉点菜地老天荒地下热都知断狱对视蹲甲发痗放下肥厚黼藻还香了愿蒿里豪末横越僭轶经济杠杆据鞍眷惠君主力啬利市三倍轮台诏卤泻闾山旅瘗漫弥旄旌牛耦睨注奴隶贸易疲乘起官秦缺穷辙煽摇声调侍祠官衰晚通白通宾退远维时蚊帱稳住架窝弓芜蒌亭相酬象甲显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