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罢免家居或丁忧回籍的官吏被重新起用。《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坐在家中,料道也没个起官的日子。” 清 冯舒 《虞山妖乱志》:“尚书再罢官,奄祸急,几及之。阉败而免。 崇正 初,再起官,陞詹事,带礼部侍郎衔协理府事。”《自作孽》第二回:“看的人説道:‘我这里户科 赵老爷 服满起官,前日命下,今日太爷来,想是请他进京做官了。’”
起官是汉语历史词汇中的特殊官制用语,指官员因特定原因离职后重新被启用担任官职的行为制度。该词具有以下三层含义:
一、起复原职制度 官员因丁忧(父母丧事)守制未满期,被朝廷提前召回任职,属于封建礼法框架下的特殊行政措施。例如《明史·职官志》记载"丁忧起官,须持服二十七个月",表明该制度存在时间限制。
二、罢免后复任机制 指官员遭贬谪或革职后重新获得任用,如《宋会要辑稿》载"苏轼谪黄州,元祐初起官知登州",反映宋代文官起复的典型案例。
三、候补实授程序 清代特指候补官员获得实际任命,据《清史稿·选举志》所述"凡起官之制,需经吏部掣签分缺",说明该制度具有规范化流程。
该词现已退出当代行政用语体系,但在研究中国古代官制史、政治制度史等领域仍具学术价值。词义演变过程折射出中国古代官僚体系"能上能下"的特殊人事管理智慧。
“起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被罢免、离职或丁忧(因父母丧事离职)的官员重新被朝廷起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起官”由“起”(重新启用)和“官”(官职)组成,特指因罢免、丁忧等原因离开职位的官员重新获得任命。例如: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官场语境,强调官员经历离职后复职的过程,常见于史书、小说等文献中。
近义词与反义词
“丁忧起官”是典型用例,即官员因丧事离职守孝(丁忧),期满后复职。例如明代户科赵老爷“服满起官”即属此类。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官职制度,可参考《醒世恒言》等文献或历史研究资料。
博识辰汉词不达意翠柏粗糲銼尸东南之秀黩烦犊庐府实高材工粮攻取公田口井纥纥恨人逭遁黄葛巾镮鏆虎奔鹄鬓洊跻焦眉愁眼校椅鸡飞狗叫夔魖烂蒸流贬履危买售谩说冒受马钱子孟亭年幼无知陪承飘轮仁惠僧供上弟胜如食次石宫十尖诗癖水嘴鮛鲔四稍髫岁通都巨邑童子试外鹜枉费心思望实威风乌黑晓说袭掠析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