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据鞍的意思、据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据鞍的解释

跨着马鞍。亦借指行军作战。《后汉书·马援传》:“ 援 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 援 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周书·儒林传·樊深》:“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 宋 刘克庄 《军中乐》诗:“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清 钱谦益 《贵州布政使司右参政陈府君墓志铭》:“师还之日,磨厓染翰,沾沾自喜,庶几有据鞍裹革之志焉。” 俞锷 《醉歌行》:“据鞍矍鑠空餘子,掀髯一饮话滔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据鞍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据”和“鞍”两个单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骑在马上或坐在马鞍上,常用于形容武将或文人骑马的状态,后引申为虽年老仍壮志不减的意象。

一、字义解析

  1. 据(jù)

    本义为“依靠”“凭借”,《说文解字》释为“杖持也”,引申为“占据”“处于”。在“据鞍”中取其“身处”“安坐”之意。

  2. 鞍(ān)

    指马鞍,即架于马背供人骑坐的器具。《释名·释车》载:“鞍,安也,所以安体也。”强调其承载功能。

二、本义与引申义

三、典籍例证

  1. 《后汉书·马援传》:

    “援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此例为典故源头,体现武将雄风 。

  2. 杜甫《送杨六判官使西蕃》:

    “据鞍长得意,壮志未蹉跎。”诗人化用典故,颂扬友人暮年壮志 。

四、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据鞍”已罕用,多见于引用典故或文学创作中,如“据鞍挥毫”“据鞍论剑”,用以刻画人物豪迈气概或借古抒怀。


参考资料:

  1.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杜诗详注·卷六》(仇兆鳌注,中华书局版)
  3.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据鞍"词条
  4.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据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据鞍”指跨坐或倚靠马鞍,常借代行军作战的场景。例如《后汉书》记载东汉名将马援年老时仍能“据鞍顾眄”以示勇健,后用于形容武将老当益壮、征战沙场的精神。


二、典故与文学引用

  1. 历史典故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年过六旬仍请战,据鞍上马,光武帝赞其“矍铄哉是翁也!”。此典故成为咏叹老年勇者的代称,宋代刘克庄词中亦用“据鞍”反衬将军不亲临战阵的讽刺。

  2. 诗词用例
    如宋代《军中乐》诗句:“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借“据鞍”暗讽将领疏于亲征。


三、扩展用法

“据鞍读书”为衍生成语,形容勤奋学习的状态。典出《周书·樊深传》,描述学者在马上仍坚持读书,后泛指刻苦治学。


四、总结

“据鞍”一词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既可指具体的骑马动作,又承载历史人物的精神意象,并在文学中延伸出褒贬语境。如需了解更多例句或文化背景,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板斧表抒臂长不同吹烟牒啓都人士绯衫飞屋丰腴浮头革黜歌妓格是瓜皮船轨漏环尹回潏较能基建近服鸡舌香俊髦骏猛据实勑戒伶官传序率更麻苏苏孟邻麋沸能干盘坝平均数泼天大祸迁客硗塉骐骥过隙认影爲头扫光扫街少齿勝概声焰收成弃败霜凋夏緑淑恶属概念死别死国塔钟添酒痛杖顽很煨火无干香尉霄盖泄渎谢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