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着马鞍。亦借指行军作战。《后汉书·马援传》:“ 援 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 援 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周书·儒林传·樊深》:“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 宋 刘克庄 《军中乐》诗:“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清 钱谦益 《贵州布政使司右参政陈府君墓志铭》:“师还之日,磨厓染翰,沾沾自喜,庶几有据鞍裹革之志焉。” 俞锷 《醉歌行》:“据鞍矍鑠空餘子,掀髯一饮话滔滔。”
“据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据鞍”指跨坐或倚靠马鞍,常借代行军作战的场景。例如《后汉书》记载东汉名将马援年老时仍能“据鞍顾眄”以示勇健,后用于形容武将老当益壮、征战沙场的精神。
历史典故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年过六旬仍请战,据鞍上马,光武帝赞其“矍铄哉是翁也!”。此典故成为咏叹老年勇者的代称,宋代刘克庄词中亦用“据鞍”反衬将军不亲临战阵的讽刺。
诗词用例
如宋代《军中乐》诗句:“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借“据鞍”暗讽将领疏于亲征。
“据鞍读书”为衍生成语,形容勤奋学习的状态。典出《周书·樊深传》,描述学者在马上仍坚持读书,后泛指刻苦治学。
“据鞍”一词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既可指具体的骑马动作,又承载历史人物的精神意象,并在文学中延伸出褒贬语境。如需了解更多例句或文化背景,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文献。
据鞍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骑在马上或车上。这个词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据马鞍”或“据车鞍”,是指乘坐在坐骑或车辆上的意思。
据鞍的部首是马,共有12个笔画。
据鞍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召南·玄鸟》一篇中。在古代,人们常用马作为交通工具,鞍则是骑马所需要的装备,在文献中使用了“据鞍”这个词来描述乘坐在马上的情景。
据鞍的繁体字为據鞍。
据鞍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有一些变化,如《说文解字》中记载的写法为“耞鞍”,又如《康熙字典》中的写法为“據鞍”。这些都是古代汉字演变过程中的写法变化。
1. 他英勇地据鞍上的马驰骋在战场上。
2. 小明在马背上顺利地据鞍游走。
依据鞍具、据理力争、据传、据险固守、据点、据实、据以为据等。
驾驭、骑、乘坐等。
下马、下车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