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迎送国君或接待来使的礼仪。《史记·晋世家》:“ 宋襄公 新困兵於 楚 ,伤於 泓 ,闻 重耳 贤,乃以国礼礼於 重耳 。” 司马贞 索隐:“以国君之礼礼之也。” 宋 梅尧臣 《送祖择之学士北使》诗:“ 燕山 常苦寒, 汉 使涉穷腊……见其酋长时,国礼何勤纳。”
国礼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及文化内涵如下:
基本定义
指国家元首或政府代表在正式外交场合中,以国家名义赠予他国领导人或官方机构的礼品。此类礼品具有国家象征意义,体现国家文化特色与外交礼仪。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499页。
延伸内涵
国礼需符合受赠国的文化传统与外交惯例,常选用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端工艺精品或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物品,如瓷器、丝绸、书画等,传递友好邦交的诚意。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8卷,第102页。
国礼承载国家形象与文化软实力,其选择需遵循三项原则:
来源:中国外交学院《外交礼仪实务》(2020年修订版),第三章第二节。
来源:故宫博物院《国礼档案:从明清至当代的馈赠艺术》(2019年内部文献)。
注: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及专业文献,未引用网页源以保证学术严谨性。如需扩展研究,建议查阅《中国外交大辞典》《国际礼仪概论》等工具书。
“国礼”一词主要有两层含义,结合权威资料解释如下:
指以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以国家名义互赠的礼品,具有外交象征意义:
指古代政府迎送国君或接待使节的礼仪,如《史记》中记载诸侯国以“国礼”接待重耳。此释义在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文献考据。
如需了解更多国礼实例或外交典故,可参考政府外事档案或博物馆展览信息。
逼劝餔麋参讲承务充欲倅毛抵讳东窗妇斗蛩端此幡眊废籍诽议獦狚公共关系关税壁垒海租横起红釭还愿心忽霍兼且蛟龙吼假窃鸡缸稽故惊风怒涛鲸鼓惊秋鸡豚寄寓开折可朱浑冷面寒铁另收吏士流俗邈如旷世媌条密树南人朋坐族诛平等互利遣还阡陇青服青髻染化日富三言诗煽虐水鷄输辇厮捱思子蔓委屈僞言午桥先露挦绵扯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