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考案的意思、考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考案的解释

亦作“ 考按 ”。1.考查按验。《汉书·魏相传》:“考案郡国守相,多所贬退。”《元典章·台纲二·体察》:“提刑按察司官比至任终以来,御史臺考按,得使一道镇静、諳知大体、所察得实、民无冤滞为称职。”

(2).拷问查究。《后汉书·皇后纪上·和帝阴皇后》:“十四年夏,有言后与 朱 共挟巫蛊道,事发觉,帝遂使中常侍 张慎 与尚书 陈褒 于掖庭狱杂考案之。”《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今所考案,皆海内人誉。” 明 唐顺之 《佥事孙公墓志铭》:“遂密擒 恩 ,狱中考按,尽得 恩 与其宗人诸不法状。”

(3).犹稽考。《新五代史·李从荣传》:“自前世无天下大元帅之名,其礼无所考按。” 清 吴敏树 《唐6*子方方伯梦砚斋铭》:“盖 明 忠臣 顺德 陈忠愍 公 邦彦 之故物,其铭识可考按云。” 郭沫若 《历史人物·屈原研究三》:“儒家的古史系统是根据大一统的思想考案出来的东西。”

(4).案卷,名单。 明 冯梦龙 《山歌·多》自注:“我曹胸中,自有考案一张。如捐额外者不论,稍堪屈指,第一、第二以至累十,井井有序。”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考案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考案(kǎo àn)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复合语义的词汇,其含义需从构词语素和历史用法两个层面解析:

一、单字本义溯源

  1. 本义为「老」(《说文解字·老部》),引申为探究、核查。《尔雅·释诂》载:「考,成也」,强调完成验证过程。现代汉语中多用于「研究」「审查」义,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注:「推求;研究」。

  2. 原指盛食物的木托盘(《史记·田叔列传》「持案进食」),后演变为文书、文件。《宋史·职官志》有「案牍」连用,指官府文书。现代引申为「事件记录」或「待议事项」。

二、合成词核心语义

考案作为动宾结构复合词,其经典释义为:

系统性地审查、研究文件或事件。具体包含三层内涵:

三、现代用法与典例

在当代汉语中多用于学术及司法领域,如:

「学者对敦煌遗书详加考案,厘清唐代户籍制度」

「检察官反复考案证物链条,确认证据效力」

(语例参照《汉语大词典》「考案」释义)


权威参考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 中华书局《辞海》(第七版彩图本)
  3.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考案”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不同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考查按验
    指对事物或人员进行审查、验证。如《汉书·魏相传》记载:“考案郡国守相,多所贬退”,即通过考核地方官员后予以降职处理。

  2. 拷问查究
    带有司法审查性质,如《后汉书》提及“考案之”指通过审讯手段追查案件真相。

  3. 稽考与案卷
    既指对事物的考证(如《新五代史》中“礼无所考按”),也指案卷或名单(如古代官员考核记录)。

二、延伸用法

三、字词解析

四、使用场景

适用于描述审查官员、司法审讯、学术考证等场景,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正式文书。

提示:如需具体古籍例句或更深入解析,可参考《汉书》《后汉书》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工衙白汗别第庇赖博籴苍白出家修道春妍辞谢道说电磁感应二边泛水分羹共政归根到底寒塘患忧会闱兼美交攀家赀跽跪积甲如山金缕玉衣倨忽巨金抗然嗑口凌乱令人起敬理院率下门框鸣舷末劫貉一丘木板男妾你儜匿止清唱清嘉情见于色擒执穷日区区此心热恋神域侍箕帚水槛淑旂陶然跳闸推解望巴巴辒凉车温情五代史小杯